3(第4/7页)

会议结束后,华野的各级干部人人开始了研究敌情的准备工作,部队官兵处在大战前的亢奋状态,给人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大战在即,代司令员粟裕一刻都没有休息,整天一个人守在简易作战室里,不是对着地图琢磨思考,就是在纸上写写画画。作为淮海战役的一线指挥官,他深知战前谋划和获悉掌握敌情对如此大规模作战的意义。这天,有一个人匆匆忙忙地来到了他的门前。

“报告!”来人声音洪亮清晰。

“请进!”粟裕抬头一看,面露惊喜,说曹操曹操到啊!华野敌工部部长杨云枫走了进来。

粟裕走上前去,急切地说:“来来,云枫同志,我正要找你呢,快说说,你那边有什么情况?”

“报告首长,我们敌工部目前工作进展顺利。下辖的南京组、徐州组、蚌埠组、海州组等均已开始工作,各组在原有情报网的基础上,正根据目前形势的需要,扩展新的小组和人员。”

“我们将要进行的战役事关全局,我相信,敌人一定也正在想尽办法打探我方的情报,这些小组和人员一定要绝对保密,不能走漏一点风声。”

“请首长放心,几个重要的情报站和相关人员都是单线联系的。”

望着年少沉稳的杨云枫,粟裕满意地点了点头。

“首长,您看——”说着,杨云枫从挎包内小心翼翼地取出几张纸给粟裕看,“我从南京回来,这是刚刚收到的。”

杨云枫取出的两张东西,一张是国民党部队南京至徐州一线最新的兵力布防图,另一张纸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写的是国民党在长江淮河流域的兵力部署情况。

“从哪得到的这些东西?”粟裕看完之后,激动地问道。

“‘孤雁’提供的。”

“‘孤雁’还好吗?”

“很好,我和他只见了五分钟的面,临走时他特别嘱咐我,一定要向陈司令和您问好!”

“‘孤雁’这个名字还是恩来同志给他起的,我已经十年没见过他了,真的很想他。”

粟裕动情地说完,抬头看了一下屋顶,自言自语吟诵起杜甫的那首《孤雁》来。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孤雁’同志提供的情报太重要了,正是我们急需的东西。这阵子你与他保持联系,一定要格外注意安全保密工作,他身处南京国民党核心部门,要保护好他,不能出一点纰漏。下次再联系时,代陈司令和我向他问好。”

“是!我一定带到,请首长放心。”杨云枫先是一个标准的敬礼,然后果断地回答。

这里花点笔墨交代一下华野敌工部部长杨云枫。昕昕中学毕业后,杨云枫在中共徐州地下党秘密枪械维修点工作三个月后,在侯师傅和地理老师宋泽铭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在修理部工作期间,杨云枫三番五次提出要去延安,宋泽铭见他情真意切,请示上级后同意了他的请求。杨云枫出发时,偷偷带上了他的堂弟杨云震。杨云枫本来也想带表弟孔汉文一道去,但怕目标太大,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留在徐州城的表弟孔汉文见表哥杨云枫莫名“失踪”,多次向老师宋泽铭打听情况,但始终没有得到正面答复。几个月后,表哥托人带回信息,孔汉文方知表哥已经到达延安,不禁痛惜万分,抱怨表哥没有带自己去。但因为表哥不带自己去,一个念头悄悄地在孔汉文心底萌发……

在延安,杨云枫的学历算得上小知识分子,经笔试和面试后顺利进了抗大。经过几个月系统的学习培训,思想和理论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逐渐成长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年轻共产党员。

由于对枪械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和挚爱,杨云枫不仅练就了双手使枪的过硬本领,而且在枪械修理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在延安几次枪械修理和射击比赛中,杨云枫崭露头角,被延安社会部的人看中,抗大没毕业,就被调到社会部工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粟裕的部队一直在山东、河南和江苏一带活动,由于杨云枫的老家在苏北,对这一带风土人情及地形地势都比较熟悉,粟裕就把杨云枫要到新四军情报部,从此之后一直跟着粟裕,直到成长为华东野战军敌工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