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15/19页)

白天进攻毫无成效,令第115师团司令部大失所望,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都说一竹竿不能打翻一船人,可看看这三个大队,真是像极了一堆打折促销的烂水果,挑半天都挑不出个长得养眼的。

众人皆戚戚,唯有参谋长村中嘉二郎大佐还比较振作,说自从他到任后,早就发现了第115师团战斗力不强的毛病,这主要是平时野战、攻坚训练太少,不过只要现场兵种协作得好,这个毛病还是可以补救的。

村中曾在化学兵兵监部任职,对技术兵种的协同配合很重视。他的言下之意,是仗打得不好,不能全怪第115师团不得力,还是特种兵特别炮兵配合不好的缘故。

这话杉浦爱听,不过天色已暗,谈兵种协同得明天了。见自己的话挺有市场,村中的兴致顿时高涨起来,当下便自告奋勇,要去前沿跟指挥官协商一下,看能不能再组织一次进攻。

村中来到旅团司令部,旅团长却表示消极,认为已进攻一天,部队很疲劳,还是明天再打吧。

村中立即反对:“谁说疲劳的,我看不疲劳!记着,上级不会再增调部队了,炮兵也不会有所增加,如不抓紧时间继续进攻,一旦城内增加援兵,战事就可能形成僵局。”

村中直接抛出了自己的意见,就是晚上也不能歇工,这样如果打起来,受到中美空军的威胁也相应小一些。

争论到最后,旅团长服从命令,于是准备夜战。

村中让部队加班加点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怕城内增加援兵,但其实城内的援兵早就到了。

经过激烈的战斗,守军伤亡也很大,午后四点,汪匣锋即再次请求孙震予以增援。

孙震让第127师代师长何翔迥率第380团渡河来援。襄河摆渡用的是木船,每只木船仅能载一个排,因此移动比较慢。日将入暮时,何翔迥先行过河入城。

为了防御日军重炮,师部指挥所已移至地下室,何翔迥在地下室见到了汪匣锋。汪匣锋见到他很是高兴,说:“第127师来得正是时候。”

第380团立即被插到北门,而当晚日军的攻击重点正在此处。从晚上八点到九点,第26步兵大队以第5中队为突击队,连续发起两次进攻,与此同时,东门和南门也展开了攻势。

有强援来到,守军精神好着呢,既来之则安之,一道陪着练呗,练来练去,又把第115师团给集体练了回去。

1945年4月8日,杉浦亲自进行检查和督战,按照村中参谋长提出的兵种协同,做了一番精心准备。

原计划是采用步炮协同,用野炮抵近射击,却意外地发现弹药不足,于是临时决定改用步车协同,即用战车队来掩护步兵,同时在坦克旁边配备工兵,以清除前进路上的障碍。

十点,第115师团开始攻击,坦克当先锋。第125师有一个战防炮营,见坦克冲来,战防炮兵立即采取短距离瞄准射击的方式,对坦克进行打击,同时投掷集束手榴弹,以此阻遏了战车队的推进。

日军预定十一点入城,但十一点过后,第一线仍无进展。

杉浦急忙集中炮火,对战防炮阵地进行压制,击毁了四门战防炮,官兵也蒙受了很大伤亡。

乘此机会,战车队越过手榴弹爆炸区。正午时分,第一辆坦克在城墙上撞开缺口,其他坦克随之涌入。

下午一点,第26步兵大队的第2中队率先由缺口入城,守军立刻上前冲杀。敌我各不相让,导致战斗十分惨烈,汪匣锋、何翔迥等指挥官战前已下令,若排长阵亡,由连长指定士兵代理,连长阵亡,由营长指定排长代理,因此在连排长伤亡后,守军仍锐气不减。

第2中队由此伤亡殆尽,中队长笹原中尉也被手榴弹炸死,但后续日军不断增加,经过激烈争夺,仍未能将缺口之敌驱走。

接下来,守军不得不展开全面巷战,进行层层阻击。至下午两点,城内街道双方各据一半。汪匣锋见形势不利,决定向襄河西岸撤退。

在通知各部后,汪匣锋派375团出城,占领东南角高地,对撤退人马进行掩护,接着又派373团占据第二线阵地,掩护375团的撤离。与此同时,对岸炮兵也对日军进行连续猛射,以阻遏日军的追击,而第115师团所控制的野炮已经把弹药近乎打光,仅剩两发炮弹,无应战的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