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14/19页)
第39师团可不愿意为了策应别人,砍胳膊断腿,把自己也给葬送进去。师团长及其幕僚均认为,他们能够千辛万苦地跑到谷城边上,已经将力量用到了最大的限度,算是尽了本份,若是再要他们占领谷城,“就是过分了”。
1945年4月3日,第39师团收回前卫联队,南返武汉。
此次第三十四军明派第39师团策应,实际暗藏着自己的小九九。因为当时日军在补给方面相当困难,因此出发前,第三十四军参谋长就特地关照,要第39师团在作战中,特别要注意“搜集各项生活物资”,说白了,就是抢劫。
第39师团对此心领神会,他们打仗不坚决,抢掠民间时却甚为起劲,还成立了一支由汉奸伪军组成的“乐园挺进队”,专项从事这一“业务”。
因军用汽车不敷使用,伪军们便编扎木筏,想利用襄河,将抢掠物资运往日军后方。中美空军侦知后,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连续攻击,有的木筏被炸中解体,有的则被炸弹掀起的浪头所击翻,“乐园挺进队”和抢掠品一起进入了另一个乐园。
当后方日军来迎接物资时,他们所能见到的,只是襄河上飘浮的日伪军尸体以及无数的木头碎片。
第39师团中途走人,让杉浦失去了一个指望,接下来,他只好在坐待重炮支援的同时,自己进行兵力部署和调动了。
1945年初,中美空军在空中已占据绝对优势。日军航空队的活动时间被局限在黄昏和拂晓,为防止被中美空军发现,他们即便侦察到地面情报,也不敢以无线电方式向地面部队报告,只能空投信件。
在老河口战役中,日军战机基本无影无踪,相反,中美空军却不仅能对第一线起到强有力的直接支援作用,还能通过空中照相和目视侦察,及时了解日军的动态,并向城内守军通报。
1945年4月6日,侦察机向第125师发去特种情报,告知城外日军可能发动大规模进攻。师长汪匣锋深感兵力不足,急电请求孙震派兵增援。
孙震派去了一个团,渡襄河进入老河口城内。汪匣锋重新调整部署,进行整顿和补充。
当天,第115师团挖通了纵横交通壕,修筑出炮兵、重机枪的射击工事,内山派来的第十二军直属野战重炮兵联队、机动炮兵联队也到达战场,所有攻击准备就绪。
侦察机对地面观察后,预料日军可能晚上就会发起进攻,因此第125师严阵以待,除不断向城外警戒区域发射照明弹外,还以马灯和火把对死角地区进行照明,以防日军接近。
从晚上守到天明,攻击开始了。
1945年4月7日拂晓,位于马头山的野战重型榴弹炮,连续向老河口进行炮击,炮弹如雨,连续不断地落在市内,特别是北门一带的守军被炮弹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在重炮的掩护下,担任主攻的第26步兵大队接近北城墙,并用炸药炸开了一个缺口,一时间硝烟弥漫天空,北门遂又成为战斗最为激烈的区域。
陈仕俊率373团牢牢占据缺口两侧的制高点,依照上次对付骑兵第25联队的经验,先把手榴弹成排成排地往缺口内扔去,接着用机枪进行围堵和冲杀。
从缺口突入的第1中队遭遇了与第25联队一样的厄运,士兵被大量杀伤,中队长小岛中尉的双眼被手榴弹碎片炸瞎,在别人搀扶下才得以退到城外,随他一道入城的士兵已所剩无几。
在缺口的另一侧,第2中队架起梯子登城。
第125师在城墙顶部安装了铁丝网,成为登城者难以逾越的障碍,这时守军再以机步枪和手榴弹伺侯,使第2中队顿时陷入火海之中,第2中队于是也急忙后撤。
首次攻击失败后,第26步兵大队决定尝试集成攻击战术,即用炮兵协同步兵攻击。
炮兵联队开始气势汹汹,唯一的遗憾是控制不住弹着点,无法集中打开城墙的缺口,也不能使守军失去战斗力。
协同到最后,还是步兵演独角戏,一到城下,就被打得退回原地。
第115师团的作战参谋观战时急得直跺脚,说:“如果骑炮兵在,不至于发生这种情况。”
骑炮兵行动灵活,能够很快在城墙上炸开缺口,这个参谋后悔让骑兵旅团带走了骑炮兵联队。
在第26步兵大队进攻北门的同时,其他两个大队也从另外的方向攻城,但都遭到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