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 欧洲国家与教会中的动乱(第20/25页)

弗里德里希的征服?弗里德里希大帝利用他强大精干的军队与自己的父亲留下的充足国库,继承王位后即刻从哈布斯堡王朝年轻的女继承人玛丽亚·特蕾莎手里,夺得了德意志繁荣富饶、人口众多的西里西亚省。为了能够保住西里西亚,弗里德里希不得不进行两场长期战争,也就是奥地利继承王位战(1740—1748)与七年战争(1756—1763)。很多强国都帮助奥地利来反抗他,但弗里德里希是一位军事奇才,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之下,多次赢得胜利。普鲁士最终保住了西里西亚。

几次世界性的战争?上面所讲的几场战争事实上是世界性的战争。在北美洲,主要是英法之间的竞争,在美国史上被称作乔治国王之战和对法国人与印第安人的战争。

第一次瓜分波兰?后来,弗里德里希·威廉联合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与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莎一起瓜分波兰。在1772年,他们各自侵占了波兰的一部分地区。弗里德里希扩大了普鲁士的领土,还保证普鲁士作为一个强国,拥有与奥地利、俄罗斯、法国、英国相同的地位。

“开明专制君主”弗里德里希?在18世纪后半期,几乎欧洲大陆的所有君主都是专制残暴的,但其中也不乏精明干练、为臣民谋取福利的 “开明专制君主”。弗里德里希大帝便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仅爱好哲学、文学,还将自己看成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写道:“人民并非为了统治者而存在,而统治者却为了人民而存在。”他努力工作,每日早晨6点之前起床,专心致力于公务。

他为了人民的福利做了很多事:(1)让很多干练忠诚的人担任公职:(2)为普鲁士的经济福利,特别是农业,做了许多事;(3)编纂了一部最新法典;(4)准许宗教自由;(5)推进了教育与科学。

三、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

在西班牙、荷兰、瑞典与波兰的权力迈向衰亡的时候,普鲁士与俄罗斯正在崛起。当法国路易十四炫耀于世,大选帝侯与儿子为普鲁士打下深厚根基的同时,罗曼诺夫王朝一个叫作彼得的青年,正于北方创建强大的俄国。他便是自1682年至1725年在位的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他任期很长,颇有政绩,所以史上称他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1682年,彼得即位沙皇,同年威廉·佩恩计划建立费城,罗伯特·拉萨尔来到密西西比河口。彼得大帝发现俄国领土广阔,可是穷困落后,居民稀少,和西欧来往非常少。因为它在波罗的海与黑海都没有设出口,所以对外贸易很少。俄国人民与其说像欧洲人,还不如说更像亚洲人。

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彼得好像是属于蛮族:性格狂躁、凶残,穿着、行为举止都非常粗俗,而且特别爱喝酒。可是他有头脑、坚定的意志、敏感的好奇心与不懈的精力。年轻的时候,他就爱好造船,为了学习造船与别的事物,他在荷兰、英国和一些西欧国家旅行。旅行让他慢慢坚信“欧化”俄国的必要。他在位期间专心致力于将西欧的民俗风尚引入俄国,还让自己与继承者变成专制君主。这两个目的他全都达成了。

建立专制政体?彼得抓住所有机会来增加自己的权威,使自己成为绝对的专制君王。他庄重地声称:“沙皇是无上的、专制的;他无须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负责。”任何一位斯图亚特王朝或者波旁王朝的国王都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为了实现他的要求,也没有人比他的手段更加冷酷无情。

军队?俄国沙皇的封建军队并不可靠,甚至是护卫队对沙皇也不是绝对忠诚。有一次,彼得旅行在外的时候,收到消息说护卫队不听从他的命令,还计划废掉他。他盛怒之下,立刻返回莫斯科惩罚护卫队。有的人遭到鞭笞,2 000人被绞死或者碎磔,50 00人被砍头。他创建了一支20万人的新军队取代了旧的封建军队,这支新军队对他绝对服从。拥有这样一支忠诚的军队,彼得的愿望能够贯彻实施了。

教会?专制政体的另一阻碍曾是俄罗斯的东正教教会。约在一个世纪之前,俄罗斯东正教教会摆脱了君士坦丁堡的大教长,实行独立,在莫斯科拥有自己的大教长。俄国教会对人民产生的影响很大,以至于彼得不想再听任其所为了。他废除了大教长的职位,把教会归为委员会管辖。这个委员会其实是由他控制的“神圣宗教会议”之下。最后俄国的教会变成了沙皇的忠诚拥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