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 欧洲国家与教会中的动乱(第18/25页)
路易十四的对外政策?他的对外政策存在三个主要目的:
1、保证法国的自然边疆。他想要扩大法国的疆土,让法国能拥有像古罗马帝国时的高卢人那样辽阔的领地,像高卢人那样,把法国扩至比利牛斯山与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大西洋与莱茵河这些“自然”边疆。
2、扩大波旁王朝的影响与权力。身为波旁王朝的元首,路易十四想为他的家族成员,为了自己的子孙,取得财富、职位甚至是王位。他不惜在外交与战争中,利用国家来达到家族的目标。
3、削弱在欧洲主要竞争者哈布斯堡王朝。在几个世纪之前,哈布斯堡家族就已经崭露头角,变成奥地利的统治者(大公),之后又称为神圣罗马的皇帝。1643年,在路易十四做法王的时候,哈布斯堡家族的一支统治着西班牙、一部分意大利,西属尼德兰(比利时)、法兰斯孔德(现今法国东部)与美洲的西属殖民地。还有一位哈布斯堡统治者,属于西班牙国王的近亲,是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捷克)国王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可以说,哈布斯堡家族包围了法国。路易讨厌强大的邻国,尤其嫉妒哈布斯堡王朝。他制定了针对他们的对外政策。
路易十四的战争?1、三十年战争。在路易十四登位的时候,法国已经在狡猾的黎世留参加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站到了德国新教徒——瑞典与荷兰那边,同奥地利与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对抗。按照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法国获得了莱茵河以西阿尔萨斯的大部分地区;根据1659年的和约,法国在北方与南方又获得了一些地方,如此法国的边界沿着比利牛斯向比利时延伸。按照1659年的条约,只有21岁的路易十四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的长女成婚了。
2、争夺西属尼德兰的战争。1665年,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国王去世了,路易十四提出了他要继承西属尼德兰(比利时)。因此引发了1667至1668年的战争,在英国、荷兰、瑞典站出来援助西班牙之前,法军一直在取胜。尽管这样,西班牙还是将包括里尔城在内的比利时南部让给法国。
3、对荷之战。路易于1672年攻入荷兰,他因为荷兰曾经帮助保卫比利时与他对抗而感到恼怒,同时为了让法国的边界扩至莱茵河,获得荷兰的领土。另外,在商业方面,荷兰是法国的激烈竞争者。在这次战争中,两支哈布斯堡王族都帮助荷兰。经历6年的战争以后,签订了和约,规定荷兰保有自己的领土与独立,但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却将法兰斯孔德割给了法国。
4、斯特拉斯堡与卢森堡。路易于1681年提出了占领斯特拉斯堡的主张(那是神圣罗马帝国位于阿尔萨斯的一个自由市),而且派遣军队占据了此城。同样,在1684年,他占领了卢森堡与其他一些德国城镇。
5、帕拉提纳特战争。在1688年,路易为了得到有价值的领土并削弱哈布斯堡王朝,进攻莱茵河富饶的帕拉提纳特。哈布斯堡王朝得到瑞典与其他国家的帮助,在1689年,英国、荷兰也加入了战争反抗路易。经历了9年的战争,他被逼放弃了计划,还交还了除斯特拉斯堡之外从1680年起占领的大多数城镇。
6、西班牙继承王位战。在1701年,路易觉得自己获得了一个贬低哈布斯堡王朝,提升波旁王朝的好机会,而且还能把法国边界延伸至莱茵河。当时西班牙最后一位哈布斯堡家族的国王去世了,他的遗嘱是将西班牙交给路易十四的一位孙子!路易相当高兴,高喊“再也没有比利牛斯山了!”他的意思是将西班牙并入法国。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拼命地拒绝。随之而来的是持续12年的激烈战争。路易尽管拥有法国与西班牙的军队,但几乎欧洲所有国家都反抗他。他们不希望路易变得要比眼下更强大。
1713年签订的和约规定路易可以让自己的孙子继承西班牙王位,可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国与西班牙永远不能合并的条件。路易并未为法国获取好处。事实上他却将法国在美洲的一些殖民地让给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