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 欧洲国家与教会中的动乱(第19/25页)

路易十四多场战争的影响?这位“大君主”在多场战争中只赢得了部分胜利。通过使自己的孙子继承西班牙王位,他的确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因为吞并了阿尔萨斯、阿图瓦、一部分弗兰德与法兰斯孔德,他扩充了法国的领地。通过征服德属阿尔萨斯,他播下了法德世代仇恨的种子。他将法国的力量花在欧洲征战的小胜利上,以至于牺牲了创建殖民地与发展商业的机会。不必要的战争与绚丽的宫廷糟蹋了金钱,让法国人民担负沉重的债务与赋税。饥荒、瘟疫一直伴随着战争。他的专制统治造成了可怕统治。

路易十四之死?路易十四意识到自己的大错时已太晚了。在临终之前,这位年迈的专制君王对继承者说:“不要仿效我对营建与战争的兴趣,而是要努力工作来减少人民的苦难。”1715年,他去世了,在位整整72年,是史上任期最长的君王。但他的光荣早在他死去以前就消逝了。他让自己的人民遭受这样沉重的苦难,以至于在他的尸体经过街道的时候,喧嚣的人群用诅咒当作敬礼,用豪饮来庆贺他的死亡。

法国专制政体的衰亡?路易十四的继承者路易十五(1715—1774)生性懒散、骄奢,尽管有干练的大臣也是于事无补。法国已经被懒怠的宫廷与频繁的战争消损殆尽。尽管波旁王朝的荣誉仍是主要的追求对象,但法国的专制政体在18世纪已处于腐败当中。直到路易十五的继承者时,波旁王朝在一次大革命中以一个悲惨的结局结束。

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王朝

普鲁士的兴起?普鲁士和俄罗斯都是在18世纪时期变得强大的两个年轻的欧洲国家。普鲁士起初是德意志的一个邦,在中世纪时期,被条顿骑士团殖民化与日耳曼化了,之后变成了公国。在1618年,由霍亨索伦家族的一位亲王继承王位,这位亲王还统治着德意志的勃兰登堡邦。如此,勃兰登堡与普鲁士在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之下联合在一起,霍亨索伦王朝变得更加强大。

大选帝侯?从1640年至1688年期间,霍亨索伦的统治者弗里德里希·威廉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扩大了疆土,还创建了自己的军队。他是七个选帝侯之一,有权力确定皇帝的人选。由于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所以获得“大选帝侯”的称呼。

就像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与法国的波旁王朝,大选帝侯也成为君主专制政体的坚信者。他继位期间属于立宪政体,议会(又称国会Diet)对制定法律享有发言权。但他否定现行体制,他去世之后给继承者所留下一个名副其实的“君权神授”的君主国。

王国的创建?18世纪初期,大选帝侯的儿子即继承者弗里德里希一世,是勃兰登堡的侯爵兼普鲁士的公爵,哈布斯堡皇帝授予他普鲁士国王的权利(1701年)。所以“普鲁士王国”是指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所有土地,从此之后“勃兰登堡”这个名称便废弃了。

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自1713年至1740年在位的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是弗里德里希一世的儿子,大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的孙子。他是一位机智热情的专制君王,他竭力强迫全部臣民去工作,对自己的军队引以为傲。他将普鲁士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军事国家。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所统治的普鲁士,在面积与人口方面排在欧洲各国中的第12位,而它的军事力量却排在第4位。8.5万人的常备军损耗了国家收入的七分之五。另外,他在普鲁士实行了强制教育,主要是为了军事目的。他坚信一个国家越繁荣,便越有能力维持更大的军队。

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的军队主要起震慑邻国、保卫领土的作用,很少发动侵略战争。他通过外交手段与战争,得到了瑞典波罗的海以南的一些领土。直到他的儿子即继承者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时候,才充分利用了普鲁士军队与专制政体。历史上将弗里德里希二世称为弗里德里希大帝。

弗里德里希大帝?自1740年至1786年在位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帝,是霍亨索伦王朝最伟大的一位国王。他虽然身形比较矮小,但却有一双明亮的蓝眼睛,和一只狭长的鼻子。弗里德里希大帝年轻时被认为非常不像一个国王,因为他喜好诗歌、音乐与舞蹈,虽然他曾经接受严父的严格训练。可是在整个统治时期,他却是一个“十足的国王”。他通过战争与征服来追求声望与荣誉,还表现出想当专制君王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