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 欧洲国家与教会中的动乱(第21/25页)
政府?当然,彼得不但在军队与教会引入专制政体,还在政府实行专制政体。他撤销了中世纪式的议会杜马,另外创建了一个由他任命的小参政院来取代它。他还设置秘密警察来监视反抗他和他的代理人的阴谋。他还将整个国家的地方官员完全置于他的掌控之下。
欧化俄国?彼得下决心让臣民看起来更像欧洲人而非亚洲人。比如,他将俄国的主要人物聚集在一起,亲自剪掉他们的长须与浓密的短髭;谁要是坚持留须便予以重罚。其次,他下令废除东方式的长袍,取而代之的是英国或者德国的短衣长袜,还强迫他的大臣效法法国宫廷的风尚。无论是否喜好,俄国贵族一定要学会吸烟。贵妇们不能再模仿土耳其回避男宾的风尚,而要参加宫廷的贺宴。
科学与教育?彼得创立的学校不多,主要是为了培养工程师、航海家与陆军军官。但这些学校引入西方科学与教育。彼得从国外聘请娴熟的技工,制造海陆军的军需品,促进了俄国的工业。
“通往西方的窗口”?彼得的俄国和公海几乎隔绝。确实,俄国在里海与白海设有出口,但里海是内湖,白海在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里冰雪封锁。彼得深知,如果俄国想“欧化”变得繁荣,就一定要发展与西欧的贸易,所以需要在黑海与波罗的海取得港口。他将这种港口称作“通往西方的窗口”。
那时,瑞典掌控着波罗的海,土耳其围住了黑海。
为“窗口”而战?彼得知道自己的野心将会引发战争,可是他毫不犹豫。他与波兰、丹麦联合起来进攻瑞典。年轻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疯狂地梦想着要和亚历山大大帝相比,在与彼得交战初期,他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但彼得顽强地坚持下来了,10年以后即1709年,在波尔塔瓦战斗中彻底击败了查理。瑞典把波罗的海沿岸的大部分土地割给了俄国。
如此,彼得开启了一个“通往西方的窗口”,并且是一个大窗口。但在抗击土耳其方面,他未获得什么进展。
一座新城市?彼得立刻在从瑞典夺得的其中一个省份——芬兰湾头的涅瓦河岸,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它被称作圣彼得堡,之后称为“彼得格勒”,再后来又改称为“列宁格勒”。彼得将它当作主要的商业港口,还定为俄国的首都。通过它,西方思想输进了俄国;因为它,人们断定俄国正变成一个强国。
叶卡捷琳娜女皇?在俄国,彼得所开创的事业被自己的继承人之一,自1762年至1796年在位能干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发扬光大。这个女人非常粗野、不道德又残酷,但她非常有才能,史上称她叶卡捷琳娜女皇。和彼得一样,她是一位绝对的专制君王,统治着军队、教会与文官政府。她为俄国开启了其他“窗口”。她击败了土耳其人,强迫他们于1774年把黑海北岸割让给俄国。1772年,她曾经夺得波兰的一部分。1793年,她抢夺了波兰的第二块土地,在她去世的前一年1795年,她又获得了第三块土地。如此,波兰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便从欧洲版图上消失了。
四、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
在君主专制王朝的种种案例中,哈布斯堡王朝是最著名的例子。我们还记得哈布斯堡王朝的鲁道夫于1273年被推选为神圣罗马皇帝,同时自封为奥地利大公。他常常被称作鲁道夫一世,是哈布斯堡皇室雄厚权力的真正创始人。自1438年至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中除两位之外,都属于哈布斯堡皇室。
西班牙的查理五世与菲利普二世都属于哈布斯堡皇室,也都是专制君王。在尼德兰,他们的暴政引发革命,荷兰人经过长期的艰苦战斗,最终获得了自由。哈布斯堡皇室占领了或者声称有权占领很多国家,可是他们被认为主要是奥地利的统治者。在奥地利,从鲁道夫直到近期的大公都是世袭的。
奥地利的马克西米利安?15世纪后半期,马克西米利安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元首,他是一个典型的专制君王,同时还是一位最有野心与有才能的亲王。他不仅是奥地利的大公与神圣罗马皇帝,还通过外交、婚姻与战争,把欧洲最复杂的民族与最辽阔的土地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他娶了勃艮第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尽管法王路易十一将勃艮第公国变成了法国的一部分,但马克西米利安却通过自己的妻子获得了公国中较富裕的一块土地。也就是富饶且繁荣的尼德兰地区——荷兰与比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