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 欧洲国家与教会中的动乱(第22/25页)

之后马克西米利安经过商谈,让自己的独生子娶了西班牙的斐迪南与伊莎贝拉的女儿即女继承人乔安娜为妻。斐迪南与乔安娜这段时间生了两个儿子查理与斐迪南,都是16世纪的知名人物。

查理与斐迪南?查理堪称查理五世,他继承了尼德兰、西班牙、西西里与意大利的南部;后来他凭选举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还通过征战占领了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公国。我们记得,在新教革命的时候,是查理五世在位期间。斐迪南只继承了奥地利,通过婚姻与战争并吞了波希米亚与匈牙利两个公国,之后还继承查理当上了神圣罗马的皇帝。

专政政体与战争?如此多的国家都在一个家族(哈布斯堡)的手中,这在欧洲的其他皇族中引发了恐慌,特别是法国险些被查理五世与他的儿子菲利普二世的领地围住。惊恐与对抗一直延续至18世纪末,引发多场战争。在16世纪、17世纪时期,法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斗争与困扰整个欧洲的几场宗教战争纠缠在一起。

16世纪后半期,在西班牙的一支哈布斯堡皇室,因为荷属尼德兰革命的胜利,遭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到了17世纪中期,哈布斯堡王朝的权力日渐衰落。而在西班牙的一支,从1519年到1598年曾经由于查理五世与菲利普二世的统治而名声鹊起,但到了1700年就灭绝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因为1740年查理六世的逝世,男嗣也灭绝了。

玛丽亚·特蕾莎?查理六世去世之前,采用真正的专制方式颁发了“国本诏书”,坚称自己的女儿玛丽亚·特蕾莎有权继承他的王位。他还采取了预防举措,让欧洲的大部分列强答应自己的女儿继承奥地利王位。之后她的确当了女王,还统治了长达40年的时间。但她刚继位,就要和另一个暴君交战。上文提到,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攻占了西里西亚,因为他觉得一个23岁的女孩没什么可害怕的。法国与西班牙援助了他,但玛丽亚的绝大部分民众,特别是匈牙利人,勇敢地聚集在她周围,她也显现出了意料之外的才干。另外,荷兰、英国希望趁机用牺牲法国与西班牙来获得商业与殖民地,因此都站到了玛丽亚一边,加入战争。她的王位得保,除了将西里西亚割给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以外,她保住了自己所继承的所有土地。这便是1740年至174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

她的儿女们?玛丽亚·特蕾莎和洛林的弗兰西斯成婚了,他们的后代继续统治奥地利,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她的两个儿子,约瑟夫与列奥波特,是1765年至1792年期间的神圣罗马皇帝。她有15个子女,其中的玛丽·安东瓦内特是位知名的法国王后,她与丈夫路易十六都在大革命中死去。玛丽亚的一个曾孙女玛丽亚·路易莎成为拿破仑·波拿巴的妻子。还有一个曾孙女成为了巴西佩德罗一世的妻子。另外有一个玄孙是墨西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所以,在奥地利与其他国家,哈布斯堡家族维持着皇室与专制政体的传统长达数代。

五、商业上与家族间的世仇

虽然荷兰与英国都成功改变了专制政体,可是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专制政体仍在流行。在1650年到1750年,法国的波旁王朝、普鲁士的霍亨索伦王朝、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都以“君权神授”为理由,建起不可一世的强国。同时他们尽力牺牲和拥有相同野心的邻国来扩充自己的疆土,增强自己的权威。实际上,欧洲专制君王们的商业冲突与家族世仇,于1750年之后又延续了很长时间。

上文提到,上述的几个专制君主强国与一些国家经常发生激烈的战争。原因有四个方面:(1)家族的自豪与声威;(2)想在欧洲获得土地与商业利益;(3)想在欧洲之外获得殖民地与贸易;(4)宗教方面的敌意,比如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

最后提及的一个原因,16世纪、17世纪之后不如前几个原因那么明显。在18世纪时期,商业冲突与家族之间的世仇(战争)达到顶峰。

远及四方的战场?那些以欧洲专制君王的名义所展开的商业方面与家族之间的战争,那些国家之间与殖民地之间的战争,自然不限于欧洲之内。战争蔓延至任何一个强国所属的土地、贸易点或者殖民地,还波及军舰或者商船相遇的海上。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与七年战争事实上已是世界性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