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明(第18/26页)

在英格兰境外?1282年,国王爱德华一世征服了威尔士。随后,1301年,在封赏子嗣功臣时,他将“威尔士亲王”的封号赐予未来的继承者,这个新称号在英国历史上传承下来。除此之外,这位战功赫赫的国王还曾热衷于对苏格兰的征服战争,尽管只取得了暂时的成功。此后的多年间,英格兰国王野心勃勃,竭力扩张疆域。所以,他们把目标瞄向了邻近的法兰西,并欲将其吞并,法兰西岌岌可危。

七、法兰西

众所周知,根据公元843年《凡尔赛条约》规定,原查理大帝帝国分裂,其西部为法兰西,所剩大部分地域是古法兰克。公元987年,贵族于格·卡佩继承了法兰西的王位。几个世纪之后,王位仍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世代相传。自古以来,封建制度在法兰西根深蒂固,远远强于英格兰。可想而知,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国王性格自然不同,法兰西国王长期被压抑,所以相较而言显得较为软弱。也就是说,由于特殊的历史国情,法兰西走向民族独立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菲利普·奥古斯都?法国国王菲利普二世(1180—1223),人们习惯称为菲利普·奥古斯都。他在位期间,为法兰西君主政体的强化事业做出了诸多贡献。例如,他废除了向领受采邑的贵族致敬的规矩,当然,这在他浩瀚的政治生涯中只属于沧海一粟。1214年,法兰西与英格兰在布汶展开激烈交战。作为法兰西最高统帅,菲利普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击败了约翰王,并收复了英格兰在法兰西所侵占的殖民地,维护了领土主权,同时也削弱了法兰西北部和中部的封建势力。紧随其后,菲利普又对政府进行整顿和改革,为了预防死灰复燃,他又用亲信代理人取代了封建官吏。他的一生,以骁勇强悍的武力、卓越的外交手段和严密的法律手段战胜了封建制度。

他在位期间,基督教徒阿尔比派频繁活动于法兰西南部,贵族们将其视为异端,甚至是眼中钉、肉中刺。即便没有得到菲利普的支持,他们仍是对阿尔比派进行了一场十字军征讨大战。这场斗争以图卢兹伯爵的惨败而告终。几年以后,南部大部分地区便归于王权之下。

路易九世(1226—1270),即菲利普二世之孙,是中世纪的模范基督教国王,教会授予他极高的荣誉——圣路易。他唯一的理念便是:人人平等,公正待人。由于他个人声誉极高,再加上立法严谨明智,所以他有效巩固了法兰西君主政体并做出了不朽贡献。在对穆斯林的两次十字军征讨中,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提高了声望。但令人心痛的是他战死在第二次征讨中。

美男子菲利普?菲利普四世(1285—1314),即路易九世之孙,生得俊俏潇洒,人送外号“美男子”。他为人机敏,刚毅果断,常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偏偏又总会成功。他立志加强王权,因此,他下令向教士征税充入国库,并在王家法庭审讯法兰西主教。可是这一举动遭到教皇的强烈反抗,以废黜菲利普并开除教籍相威胁。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了争取人民作为自己的强大后盾,菲利普召开了法兰西三级会议。所谓三级,顾名思义,便是由三种集团组成,分别为主教、贵族和平民,平民代表在以后的法兰西历史上跻身进入第三等级的位置。

令教皇意外并愤怒的是,在三级会议中,连同主教院都站在国王的那边,因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教会过重的苛捐杂税,主教院认为这不仅是摆脱重税的机会,也是反对外来势力的好时机。他们的民族情操在心中激荡,此起彼伏。可想而知,这位高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不堪忍受这些压制和屈辱,心不能平,抑郁成疾,不久便与世长辞了。此后的事情便顺利多了,菲利普选择一位好友做了教皇,继承卜尼法斯的位置。在法兰西的阿维尼翁开始建造教皇的宫殿,很快完工入住。截止到1305年,教皇居住在阿维尼翁长达70年之久,这期间的教权一直被王权所压制,国王权力强盛。

法兰西成为民族国家?1314年,菲利普四世在人生的末年完成了最后的心愿——封建采邑已悉数归国王管辖之下,封建势力力量不足,逐渐走向灭亡。与之相对,法兰西终于告别了首都迁移时代,正式在巴黎定都,政治中心得以确立。历经数百年的斗争和牺牲,法兰西国王终于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可是历史发展到这里就不是一帆风顺了,爱国主义和祖国统一仍然任重而道远,英法之间的百年大战尚不可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