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明(第16/26页)

城市联盟?中世纪的城市常常会组成联盟,为商业贸易提供方便,还能确保各自政治和军事的安全,因此城市联盟在当时非常普遍。就像伦巴底同盟的成员们联合在一起,主要目的是为了抗议皇帝的独裁和权威。德意志则有一个汉萨同盟,也被称为“商人公会”,它的组织目的是为了保护各联盟成员的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汉萨同盟发起于13世纪,领导者和组建者是吕贝克。汉萨同盟的全盛时期覆盖了七十多座城市,它召开联盟会议,组织动员陆军和海军远征参战,大大推动了德意志内部成员之间的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德意志与外国之间的经贸联系。14世纪时,汉萨同盟已经在英格兰、意大利、尼德兰、斯堪的纳维亚、俄罗斯等地都设立了贸易据点,同盟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

政府外交?中世纪时,各个城邦先后组建了各种类型的政府,包括设立市政官。意大利曾经出现过职业市政官阶级,阶级成员专门担任市政官处理政府事务。近代外交上的许多惯例和规则都来自于中世纪的城邦管理办法,特别是意大利诸城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13世纪,威尼斯产生了职业使臣阶级,并对大使的工作做出了特殊的规定,比如大使们不能携带妻子出国访问,以防她泄露国家机密,还规定大使们要携带自己的厨师出使外国,防止被人下毒害死。

五、民族国家

我们如今所说的民族国家到底是指什么呢?一般说来,民族国家就是指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民族组建了一个国家政府,它的权利不受任何外国政府的干涉和制约,它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中央集权,并有足够的力量控制疆土以内的任何地方政府。

10世纪左右,即中世纪的初期,欧洲的所有政府几乎都是封建制度的,具有地方性质的政府。那时候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到了14世纪,也就是中世纪的末期,在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意大利诸城邦等内部,封建制度和地方主义仍旧盛行,成为政治的主流势力,但在其他地区,民族国家正慢慢孕育,悄然兴起。

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民族国家的兴起必然存在内外原因,有一些因素对其产生重要影响:(1)某种语言具有显著特点,并在一定区域内逐渐盛行;(2)基督教教会在英格兰、西班牙、波兰等地建立了一些民族政权制度,这些成功的范例对其他地区产生了影响;(3)自从蛮族部落入侵,很多蛮族建立了具有民族国家性质的王国;(4)罗马法重新复兴,在某些地域广泛流传,而罗马法特别强调君王权力至高无上,它的地域影响极大,不仅限于某个单一民族的部落;(5)封建制度的发展已经提供了实证,国家政府的确需要获得更为稳固和集中的统治权力。

建立集权的民族国家,意味着国王们与封建领主统治权之争取得胜利。所有早期的民族国家都是君主政治,由于民众都渴望和平环境,希望过着安全而又充满秩序的生活,在确保不受到侵扰的情况下获取工作劳动的机会。正因为如此,人们心甘情愿地服从国王,在集权政府的统治下忍受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六、英格兰

英格兰成功转化为一个民族国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后历经几代人的奋斗。在撒克逊人爱格伯、艾尔弗雷德大王、丹麦征服者施韦根和坎纽特、被重新扶植起来的撒克逊人忏悔者爱德华和哈罗德的领导下,逐步实现了民族国家的建立。这个故事要从11世纪中叶说起。最为彻底的改变是在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带领军队顺利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并在战争中杀死了哈罗德,征服了英格兰,彻底改革了政府集权。

一本书和一个誓约?1086年,威廉派出他的官吏走访英格兰各地区,他以威廉一世或征服者威廉著称,要求对每个人的财产做出详细调查,并将其编著成英国史上著名的《土地清册》。只要手边有了这本书,国王就能知道每个人应该或能够向国家缴纳多少赋税。同年(1086年)威廉要求某些地主前往索尔兹伯里来觐见他,并宣誓只能效忠于他而反对其他人。如此使他们受到国王的直接管束,甚至不得不反对他们的顶头上司——封建领主,这就是知名的索尔兹伯里誓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