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明(第14/26页)

莱尼亚诺之役?在卡诺萨事件之后一百年,绰号为巴巴罗萨(“红胡子”)的皇帝腓特烈一世与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其目的是争夺霸权从而成为世界霸主。两人都很强硬,争吵一发不可收拾,于是便发展成为一场巨人之间的武力争斗。1176年,他们的争吵不可开交,达到了极点,当时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同盟与教皇站在统一战线,并在著名的莱尼亚诺战役中打败了皇帝,帝国的势力受到致命的打击而变得衰弱。十四年以后,巴巴罗萨死于一次对东方穆斯林的十字军远征中。

里昂会议?巴巴罗萨之孙——皇帝腓特烈二世,向教皇发起了挑战。他在意大利大力扩张王国实力,以便有朝一日吞并教皇国。经过多年的口诛笔伐和刀剑相向,皇帝的军队最终被逐出意大利。在1245年法国里昂召开的全体教会会议上,皇帝被废黜。五年后,如同他的命运一样,帝国也和他一起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哈布斯堡王室?1250年到1273年期间,没有人成为真正的皇帝,其实就连选帝侯之间也争吵不断。不过到了1273年,他们终于选出了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他曾为自己和家族而战,占领了奥地利公国,因而备受瞩目。奥地利公国在1918年之前一直由哈布斯堡家族掌控。鲁道夫去世之后的半个世纪里,皇冠在不同的家族之间相互传递。但是1437年以后,大多数“神圣罗马皇帝”都出自哈布斯堡家族。在那个时代,帝国不过是一个时刻萦绕在人们梦寐的幽灵而已。但这个幽灵一直传承至今。

一些结果?首先,帝国的失败催生了许多民族国家——匈牙利、波兰、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法兰西、西班牙、英格兰。其次,经过颠覆帝国的封建混战之后,一些强大的家族也应运而生——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再次,阿尔卑斯山谷里坚强的日耳曼人联合起来,他们无视帝国的封建领主,建立了瑞士的几个共和国。一个强大的帝国完全可以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但是它的软弱无能反倒促成了共和国的成立。最后,由于帝国的积弱与统治失败,德意志和意大利的一些城市纷纷获得独立,并建立起各自的城邦。工业、商业、艺术、学术、自由主义政体等方面都发展起来,城邦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城邦

中世纪时期,在德意志、尼德兰以及意大利北部存在着一些大城邦。在西欧,每个重要的市镇都有自己的政府,较其他政府来说,它因部分独立而更具存在价值。在不同的地区,市镇拥有不同的发展前途,有的可以发展成为能够真正自由的城市,而有的市镇则又逐渐与民族国家合二为一。

民族国家的城市?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国王们终于战胜了封建领主,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例如:英格兰、法西斯、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波兰、匈牙利、西班牙以及意大利南部。在这些国家,市镇一直是属于国家君主的,并且依存于民族国家之内。但是这类市镇并不是全无一点自由和权力,它们拥有自己的皇室主人,并且一般可以从中得到部分自由管理地方事务的许可证,以及在国家议会中的代表权。

自由城邦?德意志、尼德兰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市镇由于处于日益削弱和衰败的帝国之内,因而得以挣脱外在的束缚,发展成为自由城市。这些城市因处于东西方商业来往的枢纽位置而备受瞩目,得益于此,经济蓬勃发展,人口也渐渐增多。发达的经济使自由城市的公民拥有许多闲暇时间,因此城市便发展成为艺术和学术的中心。城市获得自由使公民拥有参政的机会,于是大胆而很先进的近代民主政治的措施也由此产生。

中世纪的自由城邦,与古腓尼基人和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都非常相似。像威尼斯、热那亚、比萨、佛罗伦萨、米兰、吕贝克、不来梅、汉堡、但泽、科隆、布鲁日、根特等城邦,都拥有一定数量的乡村,一般在较远的地区还有贸易据点。每个城邦都被它的公民极度认可。举例来说,佛罗伦萨或但泽的本地人总是首先认为自己是佛罗伦萨人或但泽人,而从不承认自己是意大利人或德意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