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6/10页)

据说赵子骥的妻子相当聪明,而且美得不可思议。诗人林珊还在东坡的时候,曾教过她书法以及别的学问。

后来,在得到赵子骥首肯之后,邵碧安又把这些学问教授给他们的女儿。女儿后来光耀门楣,嫁给了一个进士。他们的两个儿子都当了兵,多年以后,他们以很高的军阶和人望解甲归宗。

赵子骥百年之后,被葬在农庄上面高处的墓地里,从那里可以看见溪流,天气好时还能看见大江。他长眠在一株柏树下面,旁边是卢琛和卢超的坟墓。这兄弟二人挨得非常近,人们都觉得这样安排很合适,因为他俩一辈子不离不弃。

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诗人的儿子卢马。卢马的名字已经成了一句典故,代表的是“忠孝两全”的意思。

诗人的坟前写着他自己的诗:

是处青山可埋骨,

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

又结来世未了因。

赵子骥死去那年,他的妻儿收到南十二朝的第二位官家赠送的礼物,他们接受了。他们得到了距离这里不远的一大片农庄,用来交换东坡。

从那时起,东坡成了一处供人瞻仰的地方。人们远道而来,带来鲜花和忧思。这处农庄由奇台、由历代朝廷养护,用来纪念长眠于此的卢家兄弟,还有诗人心爱的儿子。江河流淌,年复一年,田庄始终没有变样。

卢家两兄弟先后辞世以后,那一男一女的两个年轻的魂魄,再也没人看见过他们。黄昏时分的堂屋房顶上,草场和果园里,农庄高处祖坟的柏树和甘棠树上都没有。人们都说他们去了该去的地方,我们死后去的地方。

任待燕仍旧会时不时地站在凳子上,透过高处小窗的铁栏杆向外看。他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犯傻,不过对他来说,就算是犯傻也无所谓。他已经做过傻事了。可他时不时地还是觉得想要朝外看看,看看下面的西湖和市镇。从这里不大能看见海,不过有时候他在夜里能听见潮声。

今夜听不到。今夜是除夕,宫殿所在的山脚下,杉橦城里人声鼎沸,喜气洋洋。这挺好,他想,旧岁将尽,新年初始,生活还在继续,男男女女都需要庆祝他们活过了这个关口。

他在回想往年的除夕夜,不只是去年汉金的那个除夕。他回想起老家的烟火,每年这时候,县丞都会安排衙役们在衙门口的广场上放烟花。他还记得自己那时候太小,看见夜空中绽放出的缤纷五彩还会害怕,他会紧紧地站在母亲身旁,只有看见父亲对着漫天的红红绿绿微笑,才会放下心来。

让人惊讶的是,他至今清楚记得父亲微笑时的样子。任待燕心想,有些东西,我们就是能记住一辈子。无尽的江河滚滚向东,流水把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可是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们仍然留在遥远的西方,一部分的我们仍然留在家里。

这里的烟火相当壮美,种种图景能让观者恍若回到童年。他看见天上绽放出一朵红色的牡丹,工艺奇巧,他看得哈哈大笑。他心想,人处在他这样的位置,如何还能笑得出来。铁窗外面,匠人们操弄的焰火,能让他感到——哪怕是短暂的——快乐,这意味着什么?

此刻鞭炮声噼噼啪啪响成一片,一刻不停,有的声响来自这边宫里的空地上,有的来自山下的西湖旁,还有的来自湖面的船上。夜晚喧嚣而明亮。人们知道,如今又太平了。或许,来年就不会有性命之忧了?不过这种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今年秋天,只要再给他两个晚上,等到和今晚一样的月黑之夜,他就能夺回汉金城。

外面的声音十分喧闹,不过他先是上山当贼,又入伍从军,之所以能活到现在,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耳朵很灵,所以他还是听见身后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于是听见门锁响动,他就从凳子上下来,等着外面开门。

同平章事独自一人走了进来。

杭宪不说话,只是把一只带浅盘的小炭炉放在囚室中央的小桌子上。炭炉是他自己带来的。浅盘里温着一壶酒。还有两盏深红色的酒杯。

同平章事大人向任待燕作了个揖,后者也同样回过一礼。任待燕看见门虚掩着。他留了点心思。

外面响个不停,噼噼啪啪,随后天上炸开一团团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