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5/8页)

舰队城的语言她听得懂。船只虽然经过改修与重建,她也能辨认。他们有货币和政府。不同的历法和术语她可以学。东拼西凑的建筑虽然古怪,但尚可理解。然而住这座城里,吸血鬼无须躲藏,也无须偷偷猎食,反而可以在夜间公然走动,甚至成为当权者。

贝莉丝发现,她的所有文化标准都不再适用。她对自己的无知感到厌恶。

贝莉丝的手指在科学类书目卡中拨动,按照字母顺序快速翻查,最后找到约翰尼斯·提尔弗莱的名字。他的几本著作都有不止一份复本。

既然掌管我命运的疤脸情侣这么需要你,约翰尼斯,那我得知道他们脑子里在想什么。让我看看,他们究竟对什么东西那样热衷。她一边暗自琢磨,一边匆匆记下这些著作的分类号码。

其中一本借了出去,但其他书的复本都在。作为图书馆雇员,贝莉丝有借阅权。

回家的路上天气很冷,舰船的夹缝里海浪飞溅,索具间的猴子吱吱乱叫。她在人群中行走,时而穿过摇曳的甲板与索桥,时而登上地势较高的街道。天空中到处是刺耳的聒噪声。贝莉丝的包里装着《铁海湾潮池生物的捕食行为》、《萨度拉解剖构造》、《兽类杂论》、《巨兽学》和《博物学家的跨位面生物难题》——全都是约翰尼斯·提尔弗莱所写。

她蜷缩在火炉边一直到半夜,外面阴冷的云层令月光暗淡朦胧。她在灯光下阅读,从一本书翻到另一本。

凌晨一点,她望向室外黝黑的船影。

外围那一圈拖船仍在拉着城市前进。

她想到舰队城所有出海执行任务的海盗船。数月间,它们的行程可达几千英里,沿途劫掠船只与居民,最后满载着战利品,借助神秘莫测的方法,返回移动的城市。

城里的海监员观察着天空,通过其细微的变化即可发现有船只接近,于是拖船便将舰队城拉出视线之外。有时因为规避行动失败,他们便拦截外来船只,或接纳交易,或追击捕虏。倘若靠近的船是舰队城自己的,统治者总能凭借某种秘密科技探知,开欢迎其返回家园。

虽然已是深夜,工业噪音仍在一些街区回荡,穿透波浪拍击声和动物的夜啼。她视野中布满纵横文错的绳索和木条,仿佛胶印照片上的划痕。她看到舰队城末端,“高粱号”钻井台仍然矗立在由船只构成的小海湾里。数周来,它的烟囱顶端不断喷涌出翻滚的火焰和魔法能量。每天晚上,它周围总有一团模糊暗淡的光晕遮盖住星光。

但现在不同了。“高粱号”上方的云黑涔涔的。火焰已经熄灭。

自从到达舰队城之后,贝莉丝第一次从随身物品中翻出那封被搁置的信。她犹疑不决地坐在火炉边,手握墨水笔,面前摆着折叠的信纸。然后,她被自己的犹豫惹恼了,她开始动笔书写。

尽管舰队城朝着较暖的南方水域缓缓前进,最近的天气却变得特别阴冷。北风带来了冰霜般的寒意,散布于船甲板上的小花园里,树木和藤蔓变得枯萎脆弱。

就在寒流来袭之前,贝莉丝看到一群鲸鱼在城市左侧嬉戏,显得颇为愉快。过了一会儿,它们突然抵近舰队城,巨大的尾巴拍打着水面,然后它们就消失了。此后不久,寒流便来临了。

舰队城没有冬季,没有夏季,也没有春季,季节根本就不存在;唯一变化的只有气候。在舰队城,决定天气变化的不是时间,而是位置。每年年终,当新科罗布森蜷缩于暴风雪之下,舰队城的居民或许正在火炉海中晒太阳;但他们也有可能躲在甲板底下,由身穿厚实外衣的船员将城市缓缓地拉到缄默洋中下锚。相对那里的温度,新科罗布森算是暖和的了。

舰队城在巴斯-莱格的海洋中跋涉,天气也随之变换。它的行进路线取决于各种需求,例如劫掠、交易、农业、安全以及其他更难理解的推动因素。

这座城市毫无规律的气候让植物艰难生存。舰队城的植物依靠魔法、运气和几率存活,而培植也是一个因素。许多世纪的栽培造就出一批耐寒而生长迅速的植株,能在广泛的温度范周内茁壮成长,一年内可获得几拨不定时的收成。

甲板上的耕地覆盖着幕膜,处于人工照明之下。潮湿的旧货舱里是蘑菇养殖场,另有一些吵闹而恶臭的船舱,其中挤满了牲畜,它们代代同系繁殖,因而消瘦羸弱。诸多木筏依附于城市底部,上面生长着各类适合当作食物的海藻,一旁的网笼中则装满甲壳动物和食用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