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苏联入侵(第15/23页)
阿卜杜勒·沃杜德的供词:
塔拉基被带到一张床铺跟前,他的喉咙变干了,他告诉我给他弄一杯水……当我回来时,我看见塔拉基躺在床上,罗济(总统府政务军官)突然用手按住他的喉咙,伊克巴勒坐在他的胸部。罗济用手掐住他的喉咙,有时,他把一个小枕头压在他的嘴和鼻子上。十或十五分钟后,塔拉基殉难了。
伊克巴勒的供词:
罗济搬了一张床,命令塔拉基躺在床上。他躺下以后我就开始哆嗦,我不能动弹了。罗济封住了塔拉基的嘴,塔拉基开始踢腿。罗济叫沃杜德按住他的腿。于是沃杜德抓住了他的腿,但是他的两条腿仍在踢。罗济叫我按住塔拉基的膝。此后,罗济把一个椅垫塞进了塔拉基的嘴。当罗济放开塔拉基时,他已经死了。
就这样,曾经显赫一时的塔拉基,被阿明的手下活活闷死了。
政变后第一次召见苏联大使普拉诺夫时,阿明开门见山地提出暗杀自己的阴谋计划问题,向普拉诺夫提出警告,并要他转告苏联领导人:希望苏联不要继续干涉阿富汗内政,如果苏联政府不接受这一“劝告”,自己将不得不效仿埃及的萨达特总统,做出驱逐苏联顾问、苏联军事代表团以及苏联驻军,乃至废除《苏阿友好合作条约》的决定,而最后可能导致两国关系的破裂。1979年10月16日,阿富汗外交部长瓦里奉阿明之命专门召见各社会主义国家使节,特意向他们揭露苏联大使普拉诺夫策划谋杀阿明的真相及其经过;阿富汗和世界舆论哗然,使苏联政府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不久,阿富汗政府正式要求苏联政府召回一直在阿富汗从事颠覆活动的普拉诺夫大使。迫于压力,苏联方面只得将普拉诺夫召回,任命原苏共鞑靼州委第一书记塔别耶夫为苏联驻阿富汗大使。
紧接着,阿明要求苏联撤回在阿富汗的3000名军事顾问、教官和技术人员,不许苏联人操纵阿富汗的情报机关和秘密警察,也不许苏联人控制阿富汗军队。阿明为了消除克格勃对阿富汗情报机构的控制,全面改组了秘密警察组织——阿富汗革命成果保卫部,成立了名为“阿富汗工人情报组织”的新机构,任命自己的侄子阿萨杜拉为国家安全机构负责人,还让自己的兄弟们出任各省保安首脑。阿明一方面命令阿富汗政府军在帕克蒂亚省等地向穆斯林武装发起大规模的攻势,另一方面宣布了一系列政策——释放政治犯,颁布新的宪法,保障宗教信仰,尊重农村所有制,等等。当然,这些最后均有名无实。
阿明和苏联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友好关系,但他几次拒绝了苏联向其发出的访苏邀请。当时苏联领导人一再要求阿明访问莫斯科,希望双方交换意见以消除误会,并商讨如何对付穆斯林游击队的问题。阿明借口阿富汗内部危机紧迫不能脱身,一再婉言拒绝。其实,他是害怕去莫斯科后被软禁,或苏联趁他离国时策动政变。阿明还坚决拒绝苏联政府的一再要求,坚决不肯将亲苏的卡尔迈勒从苏联召回阿富汗担任党政领导工作,协助自己处理人民民主党内部事务和国家事务。
对苏联刺激最大的还是阿明的外交政策。阿明上台后,为了逐步摆脱苏联的束缚,开始在外交上疏远苏联,与美国逐渐缓和。阿明提出要实行“更为平衡的外交方针”,公开表示希望同美国改善关系。他亲自与美国驻阿富汗代办秘密接触(据说与处决塔拉基同时进行),答应为美国文化中心在阿富汗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甚至要求美国恢复对阿富汗的援助。阿明公开提出,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与此同时,穆斯林武装力量迅猛发展,波及阿富汗全国28个省中的23个省,阿富汗政府的权力受到严重威胁。勃列日涅夫既不愿看到阿明的权力扩大,又不愿看到阿富汗出现伊朗式的“伊斯兰革命”,两者都是苏联不能容忍的。勃列日涅夫反复强调:“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去阿富汗。”
早在1978年6月,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附近的库纳尔省和帕克蒂亚省就出现了几个穆斯林武装组织,率先打起了“民族救亡阵线”的旗号。8月,另一个穆斯林武装组织“伊斯兰党”也在巴基斯坦境内宣布成立。接下来,穆斯林武装组织越来越多,迅速由阿富汗南部和东部向全境蔓延。这些组织大多是由穆斯林宗教首领和各部族首领发动的,由于伊斯兰教教派不一,各部族间矛盾重重,所以这些穆斯林武装也往往各自为战,互不通气,甚至经常发生组织分裂和相互冲突。此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穆斯林武装主要有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