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个案分析:1778年的海战(第10/13页)

这种尴尬的困境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西印度群岛。由于这些岛屿距离美洲大陆非常近,使得进攻的一方总是可以在防御的一方弄清其真实意图之前就集中两个海区的舰队,虽然这种集中有时候要受制于海上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但是,1780年和1781年的一些事件显示出英国颇具才华的海军将领所表现出来的茫然,虽然他在战术指挥上存在着种种弊端,但是这在另一方面显示出了他内心的迷茫。英国的繁荣主要依赖的是贸易,在任何情况下,困境是军事实力处于劣势的一方共有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位英国的舰队将领在西印度群岛的任务非常沉重。

在欧洲,由于缺少大规模的特遣舰队,英国本土和直布罗陀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梅诺卡岛丢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当同盟国的66艘战舰和英国匆忙集结起来的35艘战舰迎头撞上,并且将它们驱赶进港口时,导致了英吉利海峡的控制权终于落入了法兰西手中。拿破仑一直认为,只有夺下英吉利海峡,法国才能够成为英格兰的主人。一连30天,30艘法国战舰组成的特遣舰队一直在比斯开湾巡航,等待行动缓慢的西班牙人。但是法国舰队没有受到英国舰队的任何骚扰。直布罗陀面临着严重的饥荒问题,因为英格兰的交通线中断了。对直布罗陀的救助获得成功,并不是因为英国政府派遣的强大海军舰队,而是英国军官高超的指挥能力和西班牙人的懦弱。在最重要的一次军事救援中,豪勋爵的舰队仅仅以34艘舰船对抗同盟国的49艘舰船。

在英国面对的种种难题中,哪一条出路才是最佳的呢?是让敌人自由离开港口,维持一支足够强大的海上力量,在每个暴露的阵地上同敌人决战;还是在非常艰难的情形下,监视敌人在它本土的造船厂,而不是徒劳地试图制止敌人的每次偷袭;或者是拦截敌人的运输船队,并挫败敌人大规模的军事联合行动,并紧随其后追赶逃脱的大型舰队呢?这种监视和封锁完全是两码事,这个术语虽然经常被运用于战争中,却不是非常准确。

纳尔逊写到:“请让我奉告阁下,塔兰港从来就没有被我封锁过,与之相反的是,我给敌人提供充分的出海机会。因为只有在海上,我们才有希望实现国家的意图。”“只要法国的舰队想要离开港口,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无法将它们留在塔兰或布列斯特。”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大其词,但是试图将它们封锁在港湾中的任何军事行为都是徒劳的,这一点绝对正确。

纳尔逊之所以靠近敌人的港口,并布置了适量的观察舰船,就是想要知道它们于什么时候起航,去什么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跟着它到达地球的另一面”。他说:“我相信,法国的费罗尔特遣舰队一定会驶向地中海,如果在那里和土伦舰队会合的话,我们的数量便落到下风。可是我不会放弃它们,我的舰队将一直紧追它们。”在那次持续时间很长的战争中,会出现种种情况,比如由于气候的恶劣,参加封锁的舰队会暂时离开战场;或者由于指挥官的错误判断,使得法国海军的分舰队在英国海军的眼皮子底下逃掉。好在英国海军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出警报,那些在海上巡航的舰船中总有一些能够发现敌人的踪迹,并尾随其后,弄清它们的目的地,并把情报传达出去,从一支舰队到另一支舰队,接着便很快有一支同它实力相当的特遣队尾随其后,会“一直追踪到地球的另一面”,如果战争需要的话。

按照历届法国政府对其海军的管理使用,它们屡次远征并不是为了和敌人在海面上拼杀,而是有着种种不可告人的“最终目的”,随后的追击和滋扰也不可能不受干扰地执行已制定的计划,哪怕是由一支分舰队单独完成。对大规模的舰队会合来说,取决于将各大港口不同的舰队统一起来,那样它们便具备了致命的威胁。1799年,法国的布吕克斯率领25艘战舰离开布列斯特,开始冒险性的巡航,这一消息迅速传播开来。英国人仓皇与错误的举动,法国计划挫败和追击者的迫在眉睫,1805年密西斯从罗什福尔、1806年维尧姆分舰队从布列斯特等的脱逃,再加上特拉法尔加海战,这些都为本书提供了一种十分有趣的海军战略研究材料。1798年的战役中,英国虽然在尼罗河取得了骄人的战果,但是当远征船队起航时,由于在塔兰前面兵力空虚,而且派给纳尔逊的护卫舰也远远不够,所以这场战争依旧可以作为一个连续失败的实例来分析。1808年,冈托姆在地中海9个星期的巡逻也充分显示出,即使是在一片狭窄的海域内,若是没有一支强大的坚实舰队,要控制一支已经出海的舰队是非常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