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第16/20页)

8月21日,防守占守岛的第九十一师团奉命与苏方签署停火协议。8月22日,防守南库页岛的第八十八师团也奉命与苏军签署了相同的协议。

在山田向关东军各部下达停战以及解除武装的命令后,虽然各部为了尽快把命令传达下去,已经是绞尽脑汁,但由于激战和通信联络的中断,一些部队并没有能够顺利接到命令,最典型的就是虎头和东宁要塞的日军。

虎头要塞建于虎林县虎头镇周边的高地丘陵之中。在关东军的所有边境要塞里,虎头要塞的炮火力量是最强的。“关特演”期间,日本军部曾将东京湾的410毫米大口径榴弹炮拆下来,运至虎头,又将从法国购进的240毫米口径加农列车炮调给虎头守军。两大巨炮,前者最远射程是二十公里,后者最远射程可达到五十公里。当时的用途是为了一旦进攻苏联,可用以击毁对面的苏军军事基地,并断绝苏军的运输线。

不过与苏军的炮火力量相比,虎头要塞毕竟还是多有不如。第三十五集团军为了突破要塞,特地建立了一个集团军炮兵群,其中包括破坏炮兵分群、对敌炮战分群,无论是火炮数量还是整体威力,都要远远压过要塞守军。

由于战前进行了详尽的侦察,苏军的炮击非常准确,命中率很高,要塞的地面工事、交通要道、通讯设施、军营、仓库、车站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开战不久,要塞就与其上级机关以及关东军总司令部失去了联系。

虎头要塞内有接近一千九百名日本人,其中的四百多人是士兵家属、满洲铁路公司员工和一些耕种组成员,实际战斗兵员为一千四百四十二人,隶属于由第五军直接指挥的第十五边防卫队。

在遭到苏军的猛击后,边防卫队不仅没有崩溃或者准备投降,而且由于他们的负隅顽抗,虎头之战持续时间之长、战斗之惨烈,都将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

全员玉碎

虎头要塞由猛虎山、虎东山、虎北山、虎西山、虎啸山等六个抵抗枢纽部组成,另外还包括三个独立支撑点。在它的每公里正面,总计共有七个炮兵永备火力点、十二个机枪永备火力点、八个机枪土木质火力点、六个观察所、两个钢帽堡、六个掘开式炮兵阵地。

第三十五集团军对虎头要塞实施了立体攻击战。他们首先利用空中优势,调动近百架战机对各支撑点实施了长时间的轮番轰炸和低空扫射。接着,在炮兵掩护下,又以步兵集团展开地面进攻。进攻过程中,双方殊死搏杀,尤以对虎北山阵地的争夺最为激烈,两天时间内,阵地九次易守。

发现急切之下难以攻克,第三十五集团军当时便留下第一〇九筑垒地域部队,集团主力则绕过要塞,继续按计划向前推进。

筑垒地域部队由长于攻坚的步炮兵和工兵组成,专门用于对要塞进行封锁和攻克。8月13日,苏军攻上猛虎山,但是日军已经钻入了地下工事。

虎头要塞的地下工事距地面二十米左右,里面不仅建有指挥所、弹药库、兵舍、医务所、浴池、厕所、地下水道、水井等各种设施,还配备了发电所,架设着电线电灯用以照明及通讯联络。

在地下工事的重要部位,钢筋混凝土覆盖厚度达到三米。苏军一时有无从下手之感,于是便找到地下工事的烟囱、通气口,向里面投掷手榴弹或液体炸弹。地下工事内顿时浓烟滚滚,许多日军因此窒息死亡。

8月14日,苏军又攻占了虎东山及其巨炮阵地,后者在实战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没有比地下工事更大。

第十五边防卫队原本已经得到了关东军投降的消息。8月15日,他们从收音机里收听了天皇宣读停战诏书,但代理队长大木正大尉以骗局为由,喝令关掉了收音机。

大木正这个被洗脑过度的家伙叫嚷着要血战到底。苏军很体贴地在第一时间把机会部分赐予了他——当天,一个日军炮兵中队全部被歼。

8月16日,筑垒地域部队组成突击组,对要塞的北部抵抗枢纽部虎北山展开进攻。独兵炮兵九十七营的一个炮兵连接到命令,要以直接瞄准射击的方式,摧毁虎北山上的永备火力点。

射击阵地与日军的堑壕只隔三百米,一门炮在进入射击阵地的瞬间,牵引车驾驶员便中弹身亡。火炮倒拖着失去控制的牵引车,顺坡滑向堑壕,停在了胸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