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哪朝哪代都有催婚,淡定淡定(第7/14页)

婚姻的序幕就是媒人拉开的。古代的媒人,跟今天的红娘一样,一般都是女性,俗称“媒婆”。因为是女性,所以出入男女双方家庭都比较方便。男方家庭自不必说,媒人可以进到女孩子的闺房,和女孩子聊聊天,套套口风,收集一些情报信息。

宋朝的媒人,是分等级的,从穿着上就能区分出来。上等的,是替名门望族撮合婚事的官媒。她们一般戴着紫色的头盖,穿着红色的褙子,衣着华丽。中等的,头戴冠子,黄包髻,穿褙子,手里拿把清凉伞,衣着齐整干净。下等的,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人。

无论哪个等级的媒人,都必须有这样的共同素养:善于察言观色,思维敏捷,口才出众。您可能意识到,这不是推销员吗?还真说对了。她们来往于男女双方之间,对男女双方的家庭状况、长相、品格、习性、特长都得了解,然后伶牙俐齿地向男方推销女方,向女方推销男方,促成一桩婚事,就完成一项业绩。所以您说得对,从某种程度来说,媒人,就是推销员。

您的父母,为您请了媒人到隔壁小倩家里提亲。都是看着您长大的,您未来的岳父母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但接下来的程序,还得一样不落地一件一件来。小倩的父母,会拟一个草帖子,做一些基本情况的说明,内容包括小倩的出生年月日时,祖上三代的名讳,嫁妆会有多少等。媒人会带着这份草帖子又来到您家里。

接下来,您得为您的愿望在心里祈祷了。古人讲到婚事,八字合不合是个关键因素,几乎是一票否决制。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是迷信,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这是当时的人们择婚流程里很看重的一项。

小倩的生辰八字就在草帖子上,您父母把你们俩的八字放一起,要么到庙里、观里求签,要么请算命先生测算。总之您和小倩的未来,就在那根签上,或者算命先生的嘴里。

好险哪!您和小倩的生辰八字,还真通过了考验,您没有白祈祷啊!媒人一看也乐了,这第一关过了呀。媒人现在会把您的草帖子送到小倩家,并且把您家的聘礼和小倩家的嫁妆正式提上议事日程。这个过程,媒人是很辛苦的,要来回跑腿,反复传递消息,多次磋商,直到您家和小倩家达成一致共识。很多貌似般配的婚姻,就是因为在聘礼和嫁妆问题上没有沟通好而告吹。所以在这个方面,尤其考验媒人的水平。

“媒者,谋也;妁者,酌也”,说的就是媒人的信息沟通功能。因为您家里和小倩家,是不能直接对婚事进行交流的,否则会被人笑话,也容易引起矛盾。媒人在当中,既是传声筒,也是缓冲带,更是调和剂。

婚俗第二步:订婚

您家和小倩家达成初步协议后,便要交换细帖,又叫定帖,这等于签订了订婚意向书。

交换细帖的形式也是有规矩的。在宋朝,您家里要派人挑着“许口酒”送到小倩家,配上插着8朵大红花、用彩色网子装饰的酒瓶。担子里通常还得有罗绢若干或者8枚银胜(银箔制成的头饰)。担子上也得插上红花,谓之“缴担红”。

小倩家会在您送来的酒瓶里装上水,放进三五条活鱼,再插上一双筷子,回送给您家,这叫“回鱼箸”。

在宋朝之前,男女双方家庭如果本来不相识,双方彼此的了解全凭媒人一张嘴,甚至连媳妇长什么样都只有到洞房花烛夜的时候才揭晓。到了北宋,城市中开始流行相亲活动了。细帖是交换了,但是正式订婚之前,为了使得这桩婚事更加牢靠,一般媒人要陪着男方父母到女方家去相亲,就是对未来儿媳妇过过眼。但是,婚姻当事人的男女双方并不见面。如果您恰巧在南宋,您倒是可以亲自出马,再去相一相小倩,反正自打您家提亲以后,您和小倩也被限制见面了,正好去瞅一瞅,解一解相思之情。通常这种相亲安排在园圃、画舫或者酒楼茶肆。根据女方意愿,您可能只能在一个角落里偷偷地看一看您的小倩,也可能直接和小倩见面,甚至互相敬酒。您需要吃4杯,小倩吃2杯,以显示男强女弱的封建观念。相亲的过程,男方,也就是您占据绝对的主动地位。如果您对小倩满意,就把您的钗子插在冠髻中,名曰“插钗”。假设您对小倩不满意,那您得送给小倩彩缎2匹,表达您的歉意,谓之“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