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哪朝哪代都有催婚,淡定淡定(第8/14页)
相亲过程双方都满意,接着您家就要下聘礼正式订婚了。如果您家境殷实,当时流行的送“三金”是少不了的。所谓“三金”,就是金钏、金镯、金帔坠。另外,高级衣裙、珠宝首饰、彩色匹帛,以及花茶果品、糕点,羊,酒,您家只要置办得起尽量去办。因为按当时的风气,这是男女双方都挺有面子的事情。假设您家并不那么富裕,那基本的首饰、衣帛还是要送的,这叫“兜囊”。《梦粱录》里记录,即使是下等人家的聘礼,绢一二匹,官会银锭一二封也是必需的。
订婚,虽然没有去官府登记注册,领取证明,但是在宋朝仍然受到法律保护。假设您订婚以后悔婚了,那要把您拿到官府衙门,打您60大板。假设小倩家父母悔婚了,把小倩许给其他人家,一样拿到官府,打100大板。
婚俗第三步:迎亲
您和小倩的大喜之日,是在订婚过程中就选择吉日定下来的。在吉日的前一天,小倩家会派人到您家去“铺房”,挂上帐幔,把陪嫁的嫁妆都摆出来。并且有专人看守新房,不准别人进入。这种风俗宋朝以前是没有的。这主要是显示新娘娘家的经济实力和重视程度。这个可以理解,宋朝毕竟是最富有的朝代,当生活富裕了之后,礼仪上的讲究和张扬就会多些。
迎亲是婚礼的高潮。宋朝城市里的普通居民虽然没有皇室、达官显贵家的婚礼那么豪华,但是都会尽可能制造喜庆的气氛。甚至可以说,民间的婚礼更加活泼接地气。
迎亲的当天,您家的迎亲队伍,拿着或者抬着花瓶花烛、香球罗纱、洗簌梳妆用具和各种箱匣,朝新娘家进发。您家里一定预备了把新娘抬回来的花轿,因为这在宋朝很流行。您要知道,在宋朝之前,都是用车子迎亲的,但是宋朝的城市居民很会玩,花轿抬起来悠悠荡荡,还可以捉弄吓唬一下新娘子,岂不热闹?您家要是没抬着花轿去迎亲,街坊邻居会觉得您家跟不上潮流,不赶趟。
迎亲的队伍里,乐队也是件新潮的事物,一路吹吹打打,欢快的曲子传得老远。咱们说过宋朝是个开明的朝代。迎亲奏乐在宋朝之前,是被视为破坏礼法而禁止的。即使到了宋朝前期,皇室的婚礼也是不允许奏乐的。但宋朝的百姓在那个开明时代,就用了这种形式让民间婚礼更加热闹了。宋哲宗结婚的时候,宰相说:“不能用乐队,不能在高层婚礼中坏了礼法。”结果太后不高兴了:“寻常百姓家娶个媳妇都能搞个乐队伴奏,怎么咱们就不能用?你们可真够迂腐的!”自此,皇室婚礼用乐队也就有了开端。
总之,在物质上、气势上把迎亲弄得够气派,是宋朝城市里的寻常之事。虽然有虚荣和炫富的成分,可是如果宋朝的天下穷得叮当响,普通人家连解决温饱都成问题,就是想办热闹的婚事也只能是妄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也印证了宋朝经济的繁荣。
一般来讲,新郎迎亲来到新娘家,会受到女方亲友的捉弄,甚至拿着竹棍追打。场面狼狈而好笑,人们图的就是这个乐子。到了宋朝,新郎受到的捉弄就文雅多了,会被“索诗”。女方亲友会拦着您,现场命题作诗,考验一下您的才华。但是有的新郎没多少文化怎么办呢?他干脆不参加迎亲,由媒人带着迎亲队伍前去接新娘子。这在宋朝也是允许和常见的。当然您作为一个文化人,还是应该亲自去迎接您的小倩姑娘。
您亲率迎亲队伍来到小倩家,小倩的家人早做好准备,端出酒来款待,并抛洒花红、银碟和利市,实际就是发红包的意思。这时候,您家请的乐队起劲地奏乐,催促新娘上骄,名曰“催妆”。新娘终于上轿了,抬轿子的哥们又开起了玩笑,就是不起轿,一起念叨一些诗词民谣。小倩的家人明白这个意思,这是讨红包啊!发了红包,抬轿的哥们喜笑颜开地起轿出发。
抬着小倩的轿子到了您家门口,大家又拦着新娘不让下轿。于是您家又来一番红包,新娘才下得轿来。喜庆之日,“敲诈”红包的,和被“敲诈”的都是乐不可支。
有的人家,还要在门前抛洒五谷、铜钱和彩果,引得看热闹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哄抢,迎亲的气氛更添一份热闹。据说,这还有一层含义,就是驱邪,保佑新娘子平安顺利地进入您家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