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昏庸二帝(第7/18页)
田弘正到任成德节度使后,其家族十分奢侈,兄弟子侄在长安和洛阳竞相挥霍浪费,平均每天开支二十万钱。为此,田弘正只得拼命地搜刮魏博、成德两镇的财物来供应自己的亲属,当时供应财物的车辆来往不绝,这引起了两镇将士极大的反感。恰在此时,皇帝李恒命度支拨给成德镇的百万贯劳军钱迟迟没有到位,这就为野心家王廷凑提供了发动叛乱的机会。
王廷凑,本为回纥阿布思之族,隶属安东都护府。曾祖父五哥之曾在李宝臣手下效力,以骁勇善战著称。后来王武俊收王廷凑为养子,所以跟了“王”姓。史书记载,王廷凑强悍阴险、沉默少言,喜欢研读《鬼谷》及各类兵书。王承宗担任节度使时,任命其为兵马使,等到田弘正到了成德后,王廷凑心中始终颇为不服,一直暗中策划发动叛乱。他常常在军中煽动士兵的不满情绪,现在王廷凑看到士兵们对田弘正家族的奢侈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于是开始实施自己的叛乱计划。
七月二十八日,王廷凑在节度使府衙召集士兵发动叛乱。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冲进府衙内署杀死田弘正及其幕僚、家属等共计三百余人,并强迫朝廷监军宋惟澄上疏朝廷请封王廷凑担任节度使。
当时魏博节度使李愬得知田弘正被害的消息后十分悲痛,他身穿丧服召集本镇将士准备讨伐成德,并派人将家传的宝剑转交忠于朝廷的深州刺史牛元翼,希望他能配合自己讨伐王廷凑。
可是,当李愬正准备联合牛元翼以及其他藩镇时,这个久经战阵的将军忽然病倒。朝廷只得在八月二十八日急召田弘正之子田布担任魏博节度使。田布到任后变卖家产赏赐给将士,以表示为父报仇的决心。
八月十四日,皇帝李恒诏命魏博、横海、昭义、河东、义武等藩镇军队进驻成德边境,准备大举讨伐王廷凑,加上先前的朱克融叛乱,这样一来,标志着自元和十二年(817年)以来,朝廷与藩镇和平相处的局面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又一波大规模的战争。
八月二十六日,皇帝李恒任用曾经主持平定淮西叛乱的名臣裴度为幽镇两道招抚使,全面负责征讨幽州、卢龙的事宜。不过,在裴度还没正式上任时,王廷凑和朱克融相互勾结,于八月三十日包围深翼节度使牛元翼所在的治所深州(今河北深县)。朱克融为了配合王廷凑作战,亲自带领叛军攻占易州(今河北易县)、涞水(今河北涞水)、遂城(今河北徐水)、满城(今河北满城)等地,从侧翼支持成德,两支叛军形成遥相呼应之势。
朝廷虽然派兵进行征讨,但效果并不显著。在征讨刚刚开始进行一个多月的时候,李恒就更换了前线统帅,改任裴度为镇州四面行营招讨使,由左领军大将军杜叔良接替裴度担任统帅。之所以会有此变动,并不是因为杜叔良多么能干,而是因为杜叔良向宦官行贿,事实上,他是个完全不懂军事的主儿。
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结果朱克融和王廷凑得到朝廷换帅的消息后,利用官军军心不稳的机会,接连攻占蔚州(今河北蔚县)和贝州(今河北清县),马上给官军来个下马威。
一直到长庆元年(821年)底,官军和叛军互有交战,虽然互有胜负,但局势却对官军颇为不利。长庆二年(822年)初,朱克融领兵攻陷弓高(今河北东光县东北),弓高是朝廷供给前线的重要粮道,这等于朱克融切断了官军的供给线。
本来弓高的防守十分严密,有一次,朝廷派宦官到弓高,半夜抵达后,守城将领拒不夜间开门,钦差宦官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次日进城后破口大骂,搞得守城将领很是尴尬。这个事件当时被卢龙镇的间谍传到朱克融那里,于是,某天夜晚,他假扮宦官叫开弓高城门,守城将士不敢怠慢,只好出城迎接,于是朱克融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弓高。
弓高之败让朝廷颜面尽失,很多朝官将矛头直指宦官,认为宦官已经多次扮演坏事的角色,希望皇帝李恒能够整治宦官。但中书舍人白居易显然具有更为清醒的头脑,他上疏李恒指出,朝廷动用几道藩镇十几万大军的力量征讨朱克融和王廷凑,但半年的时间居然毫无效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诸道人心不齐,没有统一协调指挥好,各自互相观望,因此,统帅负有很大的责任。他还认为,朝廷赏罚没有原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有才能的闲置起来,没有才能的却拜官,最终只能是人心不服。事实上,白居易已经在变相批评皇帝李恒用人不当。不过,在批评的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