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昏庸二帝(第9/18页)

荒淫生活

随着朱克融和王廷凑的叛乱兴起,在平卢、魏博、昭义、武宁、宣武、浙西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兵变与叛乱,元和中兴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大唐帝国再掀战乱。可是皇帝李恒却没有他的父亲唐宪宗李纯那样的雄心壮志,面对混乱的国家形势,虽然在即位初期他也做过一些有益于国家的事情,如处理科考案,但总的来看,李恒是一个昏庸皇帝,在位的六年里完全可以用荒淫生活来形容。

李恒即位时年方26岁,按照常理来说,这是人生中经历最为旺盛、大有所为的时期。但舒适的皇室生活,以及缺少历练的他养成了娇生惯养、挥霍无度的作风,加上即位后无上的权力以及富甲天下的财富更为他奢靡荒淫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纵观李恒在位时期的生活,可以看出他有三大爱好。

第一个便是肆意狩猎。

李唐皇室的祖先们大都喜欢骑马射猎,有着游牧民族的风格习惯。到了唐朝建国后,皇室的成员虽然不能像祖先那样每日骑马挥鞭、纵横驰骋,但狩猎的爱好依然流传下来,其中李恒就是酷爱狩猎的典型代表。

元和十五年(820年)五月,李恒刚刚把先帝李纯的丧事安排完毕,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城外去打猎。当时他的这种做法是有违礼法的,但这个年轻的皇帝似乎毫不在乎,虽然谏官上疏请他自重,但他依旧我行我素,每隔一段时间就到长安附近的骊山去狩猎,早出晚归,乐此不疲。

等到十一月的时候,吐蕃与大唐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可是李恒不顾军国大事,只要起了打猎的兴致,便丢下一班朝臣去打猎。为此宰相和大臣们数次上表劝谏,但全都石沉大海。谏官们见状甚至想出了集体跪在朝门外阻挡皇帝陛下去路,进而挡住李恒外出打猎的方法,但让所有谏官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天不亮,李恒趁大臣们还没上朝之机,便带领护卫径直去华清宫狩猎。

当时谏议大夫郑覃、崔郾等五人实在看不过去,于是五人集体进谏李恒,说陛下娱乐活动太多、嬉游无度,现在吐蕃很有可能进犯边境,如果一旦边境有急报传来,需要陛下急速做出决策但却找不到陛下的话,那会让国家陷入极端危机之中。而且听说陛下又私养倡优,赏赐过于丰厚,这样会使为国家拼杀的将士产生怨恨,希望陛下自省。

郑覃本以为李恒即使不听劝告,也会找个理由将他们搪塞过去,但让这五个人大跌眼镜的是,李恒听他们说完,居然问了站在旁边的宰相一句话,让郑覃等五人差点没背过气去。

李恒的问话是:“此辈何人?”

自己说得义正词严,但皇帝陛下却不认识自己。当时郑覃等五人羞愧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好在宰相介绍完他们五人的身份后,李恒倒是十分随和,让人赏赐郑覃等进谏的五人,并表示会很认真地考虑他们所说的话。

然而时过不久,这个好动的皇帝便将郑覃等人的话抛在脑后,又带着随从继续开始自己的狩猎之旅。

除了狩猎之外,李恒的第二个爱好是欣赏百戏和赛龙舟。

前边我们说了,李恒在元和十五年(820年)五月,刚刚处理完父皇的丧事便急着去打猎。实际上,早在二月,朝廷上下正在忙于宪宗李纯的丧事时,李恒早已经沉浸在坐殿登基的兴奋中,带领几个宦官随从悄悄溜出宫前往丹凤门,兴致勃勃地观看百戏,而且看完回到宫中后,还眉飞色舞地讲给宫人们听,说得兴起时还亲自表演以哗众取宠。

这件事情比五月份他肆意狩猎性质更为严重,因为老爹刚刚咽气,他这边已经开始娱乐活动,这在任何一个人看来都是荒唐至极。

当时诸多朝臣们联名上疏进谏,对新即位的李恒提出严肃的批评,要他身体力行,讲究人伦孝道,为天下人做出表率。李恒听后连连点头,可是没过几天,他又跑到左神策军营中观看角抵和百戏。据《史记》记载,角抵起源于远古的黄帝大战蚩尤,蚩尤为了提高士兵们的战斗力,命士兵头戴双角搏击,所以又名“蚩尤戏”。汉唐时期角抵在社会上颇为流行,李恒对于这种运动是超级喜欢,俗话说得好:上之所好,下必效之。一时之间,京城表演角抵的人越来越多,当时这种职业因为皇帝的喜好而备受人们尊重,甚至有的角抵者敢于殴打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