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昏庸二帝(第8/18页)

白居易建议应该立即让久经战阵的李光颜带领人马从东部极速进兵,强攻弓高重新夺回供给线,与牛元翼合兵一处。同时命裴度带领全军从西面进攻,形成对幽州、卢龙的夹攻之势。白居易还建议,让李光颜挑选精锐士兵出阵,将老弱病残留在本镇,以节省军费开支。废除宦官监军制度,命令魏博镇的田布退出征讨大军之列,回到本镇,以减少不安定因素。

可是奏疏递上去,皇帝李恒却拒绝采纳。

朝廷就这样错失了平定叛乱的绝好机会。王廷凑带兵迅速合围深州,官军虽然努力援救,但都因为供应不到位而功亏一篑。李光颜的军队只得自顾坚守,将士们只得自采粮草,每天的供应只有一勺陈米。

王廷凑围攻深州,致使形势更加危急,皇帝李恒无奈之下只得妥协,任命王廷凑为成德节度使,不久又加封朱克融、王廷凑为检校工部尚书,军中将士皆官复原职,并派兵部侍郎韩愈前往成德镇宣慰。

所有人都认为韩愈这次前往成德恐怕是凶多吉少,就连李恒都指示韩愈到了成德边境不要擅自进入,要观察清形势再行进入,一旦发现危险可以不用请示马上回来。但韩愈却表示,既然皇帝陛下如此信任自己,自己绝不能辜负期望,此去成德如果完不成任务就死在那里。

就这样,韩愈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前往成德。到达成德后王廷凑带着人马弓上弦、刀出鞘,杀气腾腾地前来迎接韩愈,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一种故意的挑衅行为。

但韩愈却面无惧色,神态自若地进入城内。到了驿馆后士兵们纷纷挤在驿馆外边,久久不离去,韩愈问王廷凑是什么原因,王廷凑的回答是人心所向,自己不能左右。

“天子觉得尚书有将帅之才,所以命我来赐节钺,但实在不知道尚书原来不能命令自己的手下。”韩愈听完王廷凑的回答后,立即反唇相讥。

此时王廷凑正要开口继续争辩时,他身边的护卫闪身走到韩愈面前,然后质问韩愈说道:

“先太师(王武俊)为国家打败朱滔,征战的血衣尚在,本镇什么时候辜负过朝廷,为什么偏偏总拿我们当乱臣贼子看待?”

韩愈丝毫不退缩,立即反击道:“既然还记得先太师那是再好不过,说明你们还没有丢掉良心,相信你们也都知道祸福顺逆的道理。自安史之乱以来,你们看看反叛者吴元济、李师道的子孙现在还有为官的吗?反观田令公(田弘正)归顺朝廷,其子孙虽然年少却都身居官位。王承元归顺朝廷,年龄不大朝廷却让他做了节度使,而且刘悟、李佑现在也都是节度使,这些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韩愈的声调越说越高,说到最后,已经带有训斥的味道。

“退下去!”王廷凑担心军心有所动摇,他下令让护卫退出门外,然后收敛起骄横之色,态度温和地问韩愈道:“侍郎此次前来除了代表陛下赐节钺之外,想让廷凑做些什么呢?”

“解除对深州的包围,放牛元翼出城。”

“好!就照侍郎所说的办。”

……

不久,王廷凑让包围深州的军队闪出一个缺口,放牛元翼出城,结果深州守将臧平献城投降。王廷凑虽然兑现了先前在韩愈面前许下的诺言,但却怪罪臧平守城太久,最终斩杀臧平等一百八十余人。

韩愈终于回到了京城,虽然他此次前往成德,并没有丢掉朝廷的权威。但谁都知道以目前朝廷的实力,仅仅依靠韩愈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韩愈在一片险境中,还能迫使王廷凑放出牛元翼已经实属不易。

长庆二年(822年)五月,朱克融忽然向朝廷进贡一万头马匹、十万头羊,但要求朝廷按照牛羊的市价拨钱物给卢龙镇,进而作为犒赏士卒之用。谁都明白如果朝廷不答应朱克融所说的,接下来他肯定会领兵攻占某一个地方,事实上这就是变向勒索。

李恒无奈地接受了朱克融的条件,朝廷屈辱地接受藩镇提出的无理条件,这在元和时期以后尚属首次。可以说,当时的朝廷已经将唐宪宗李纯辛苦创下的中兴之治局面逐渐破坏,随着当年裴度返回京城,讨伐成德、卢龙最终以朝廷草草收兵而结束。值得一提的是,此后一直到大唐帝国灭亡为止,成德、卢龙二镇再也没能归顺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