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玄武门之变(第6/13页)

李建成当然不想失去在朝廷的优势。虽然这一次他成功抑制了李世民退守洛阳的做法,但是未来呢?李建成实在没有把握。

不行!绝不能让李世民的计划得逞。这一次,必须彻底解决李世民的问题。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李建成转变了以往防守反击的做法,变成了主动进攻。而且李建成下定决心,一击必中。

终于,李建成等到了这个机会,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武德九年(626),六月一日。

这一天,唐朝北部边城乌城送来战报,说突厥数万骑兵有围攻该城的迹象,请朝廷早做准备。

得到这个消息后,李建成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随后,李建成向朝廷推荐李元吉为统兵元帅率军北征,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李元吉当然明白大哥推荐自己的目的,于是借故向朝廷申请抽调秦王府的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等将领跟随自己一同出战。白痴都能看得出来李元吉的这个建议到底针对谁,抽调李世民身边的人,让你成为光杆司令,看你横行到几时!

事实上,在这个建议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既然已经抽调了秦王府的人,那么秦王府的人暂时就归到李元吉手下领导。我们都知道,军队在出征之前,是要进行相关准备工作的,例如准备武器、铠甲、粮草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秦王府的人就必须和李元吉一起做相关的事情,要知道备战这种工作,是个体力和技术活,在工作中出现一些纰漏都是很正常的。

而李元吉恰恰就是要寻找这些人的纰漏,只要出现纰漏,就问你的罪。而且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后来的岳飞实在没有错误,还被安个“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杀掉。李元吉的任务大致就是如此。

再看李建成。

李建成终于明白了要想把李世民彻底地留在长安城,唯一的做法就是:杀掉他。所以他决定在李元吉出征的那一天,和李世民一同去昆明池为李元吉饯行,在饯行仪式上埋伏好勇士,做掉李世民;然后和自己的老爹说李世民暴病身亡,到时死无对证,李渊即使怀疑,也找不出任何理由处决自己。

这个计划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昆明池政变计划。如此看来,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二人实在是目标一致,分工明确。

毒!实在是毒!

但是,我们在前边也说过的东宫率更丞王晊将这个消息快速报告给李世民,李建成的计划再次落空。只是这一次,李建成没有想到,老天爷将成功的机会让给了李世民。

密谋

六月三日夜,秦王府。

当李世民从王晊的口中听到李建成要做掉自己的消息后,顿时觉得不寒而栗。虽然双方斗争了这么长时间,但彼此并没有超越那个界限———极端暴力,可是现在李建成率先破坏了那个规则,这是李世民所始料未及的。

此时的李世民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去面对。向李渊揭穿李建成的阴谋吗?这样做,固然能避免这次的冲突,但是终究消除不了双方的矛盾。李世民开始彷徨了。不过在彷徨之际,李世民头脑还是十分清晰的,于是他召集部下商讨对策。

“为今之计,只有先发制人!”长孙无忌率先发言。长孙无忌的话谁都明白,所谓的先发制人就是让李世民杀死李建成。

李世民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舅舅,他虽然并不同意先发制人,但是长孙无忌的话还是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于是他缓缓地说道:“骨肉相残,这是古今的大恶,虽然我就要大难临头,但我还是想等李建成出手后,然后再仗义讨伐他,最后让父皇判他的罪,这样不是更好吗?”李世民的想法很明显,是要后发制人,如果决定要做,必须要师出有名。

“秦王!你有把握应对太子的出手吗?”李世民的话余音未落,尉迟敬德站起来问道。显然,尉迟敬德并不同意李世民的看法,因为在他看来,后发制人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一旦李建成出手,很多事情是无法预知的。

李世民沉默了,这种沉默代表了他也没有把握。

“现在我们大家都誓死拥戴你,但是也请秦王为我们大家考虑!如果秦王不听长孙大人之言,敬德就此告辞,从此去做个草头王,不会跟着秦王去白白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