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玄武门之变(第7/13页)

“无忌当然也相随而去!”长孙无忌紧跟着说道。

长孙无忌说完这句话,现场一片寂静。

是啊!李世民即使你不考虑自己的前途,也应该为你手下的这帮兄弟想一想,所有的人跟着你,就是坚信在和李建成的斗争中,你将是最终的胜利者。所以你绝不能退缩。

“秦王想一想,现在齐王将我们这些人从你的身边调走,就是为了孤立你,我们都走了,不知道秦王你还能坚持多久?”程知节打破了现场的寂静。

就在李世民刚要说话的时候,忽然听到府外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什么人?”李世民有些纳闷。

没有人回答他。片刻之后,脚步声停止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喊声:“请秦王早定大计!”

高声叫喊的人是秦王府的宿卫,共有八百人。

李世民惊呆了,他实在没有想到目前情况下,居然连自己平时蓄养的宿卫也来逼自己出手。

“你们这是在逼我不仁不义啊!”李世民声音有些哽咽。

“太子仁义吗?”尉迟敬德高声喊道。

然后,又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静,寂静中透露着一丝凝重。

此刻李世民的确是骑虎难下,一方是跟随他多年的忠勇之士,而另一方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亲兄弟,无论他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注定必须有一方受到伤害。

万般无奈之下,李世民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占卜。

“要不……占卜一下吧。”李世民轻声地说道。

说罢,李世民让人拿出龟壳准备算上一卦。

就在此时,部将张公瑾一把将龟壳抢过来扔到地上,高声说道:“哎呀!占什么卜啊?秦王现在就应该先发制人,别无选择!如果占卜结果不吉利,难道就不干了吗!”

张公瑾的言外之意是,李世民今天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有些事情由不得你了,不然的话,我们大家有可能都得陪着你去送死。

可以说,这是明显的逼宫。但是,李世民能理解。因为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着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对未来前途的憧憬,他们也有妻儿老小,也想让他们的家人过上最舒适的生活。而如今他们只能依靠李世民实现心中的理想,所有的人都明白,如果李世民失败了,那所有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既然如此,那就干吧。我是为了我自己,同时也是为了更多的人!

李世民缓缓地站起身来,环顾在场所有的人,然后他又缓缓地将眼睛闭上,片刻之后,他猛然间睁开双眼,目光中放射出一道寒光。

他终于开口说道:“敬德!你去把玄龄(房玄龄的字)和克明(杜如晦的字)叫回来,咱们共同制订一个先发制人的详细方案。”

既然决定先发制人,也就不再理会朝廷的法律,为了制订一个周密的计划,房杜二人必须回来。不过令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尉迟敬德却没有将两个人领回来,因为他们拒绝了李世民。

“他们说什么?”李世民问尉迟敬德。

“两位说现在身为朝廷命官,不能再和秦王有任何联系,如果私自回来,那就触犯了朝廷的法律,很可能被处死,所以不能回来!”

“笑话!我要是行动失败了,他们曾经是我的部下,太子饶得了他们吗?糊涂!”说罢,李世民将佩刀随手递给尉迟敬德,说道:“你再去一趟,跟他们说明我意已决,如果他们愿意来那是最好,如果推辞不来,你就……”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做了一个向下切的动作。

在他看来,如果房杜二人真的不来,说明不是背叛了自己,就是不愿趟这浑水。既然如此,那就结果了两个人,免得生出事端。

是的,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是我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人。

事实上,李世民的判断是错的。

房杜二人其实和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人的观点一样,他们都明白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终究避免不了极端暴力的方式,之所以拒绝李世民是怕李世民下不了决心。如果下不了决心,那两个人回到秦王府完全没有意义,而且朝廷知道了还会治罪。

其实二人拒绝李世民是一种激将法。

所以当尉迟敬德带着李世民的佩刀第二次来到后,房杜二人顿时明白了这一次李世民是彻底下定了决心,所以毫不犹豫地化装成道士跟着尉迟敬德回了秦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