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玄武门之变(第5/13页)
李世民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心合一,这一点也让李建成羡慕不已。
但是目前情况下,李建成还是合法的太子,李世民还处于藩王的地位,这个问题不是人心合一就能改变的。万般无奈之下,李世民想到了一个可以改变现状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也是无奈之举。
这个方法,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退守洛阳。
李世民的想法
关于李世民退守洛阳的想法,有一种说法似乎很流行。
说是李建成为了除掉李世民,决定在请李世民吃饭的时候,用毒酒结果了他的性命,可事情偏偏不凑巧,也许是李建成的毒药下得不够分量,或者是在市面上买了假药,李世民喝完毒酒后,虽然满口吐血,但是最终却没有丧命!
这件事情后来被李渊知道了,结果训斥了李建成一顿,同时安慰李世民让他不要觉得委屈,为了避免兄弟二人的争斗,李渊决定让李世民去洛阳,并且将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划为李世民所有,而且特许李世民效仿当年梁孝王的做法,可以建天子的旌旗,这也就是说将天下一分为二,平分给两个儿子!
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根本不靠谱。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李世民后来的一种自我掩饰。
前边我们说过,李建成目前的地位根本没必要对李世民痛下杀手,而且真要想毒死李世民,一定会精心挑选上等的极品毒药,并且还会猛下量,怎么可能会出现李世民口吐鲜血而不丧命的事情呢?而且李渊知道这件事情后,仅仅是训斥了李建成,居然没有严厉处罚他,这明显不符合常理,似乎很说不过去,所以这种说法是明显的扯淡。
事实上,李世民退守洛阳的想法完全是他自己的设想。
洛阳是和长安一样的古都,长安虽然是唐朝的都城,但是若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来分析,洛阳实在比长安更加优秀。
因为在洛阳,有一条隋炀帝杨广修建的大运河,这条大运河将河北、山东、江南等地的经济、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说有了这条大运河,当时全国的资源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洛阳,这就使得当时洛阳的战略地位比长安更加重要。
自从平定王世充后,洛阳便成为了李世民的根据地。
现在李世民在和李建成的斗争中除了人心合一之外,其余丝毫不占优势。与其在朝廷和李建成斗来斗去,还不如去洛阳营建自己新的战略基地,将其做大做强,进而和长安分庭抗礼,何必在长安这一棵树上吊死?
如此看来,这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于是李世民派亲信温大雅率先去洛阳,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另外,派车骑将军张亮带领一千人马秘密地前往洛阳进行招兵买马,因为李世民当时在朝廷是不能公开搞大的军事动作的,他的意图是,以张亮带去的一千人马为班底,然后通过征兵,从而培植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
张亮的任务除了征兵之外,还肩负秘密结交山东豪杰的重任。因为李世民明白,李建成有李艺、李瑗这样的地方势力支持,如果自己一旦以洛阳为根据地对抗长安,那么和李建成的斗争势必将会升级,所以地方势力的支持将至关重要。
应该说,李世民这样的安排也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张亮的行为最终让一个人发觉了。
这个人就是李元吉。
圈套
李元吉敏锐地发现了张亮的动向,于是他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李建成。李建成迅速以“图谋不轨”的罪名秘密地将张亮逮捕。
李建成的这种做法,意图相当明确,那就是逮捕张亮后,通过严刑逼供,让张亮坦白交代李世民的整个计划,从而掌握李世民“图谋不轨”的确切证据,然后上报朝廷,将李世民置于死地。
可以说,李世民下有行动,李建成上有对策。可惜的是,李建成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因为张亮在狱中就是不开口,任凭你严刑拷打,反正是打死我也不说。没办法,没有证据只能放人。
虽然张亮被释放,但是结交山东豪杰的事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再开展了,无奈之下,李世民只能暂时放弃,退守洛阳的计划就这样搁浅了下来。
当然,此时的李建成也很郁闷。
这是一次绝好搞倒李世民的机会,因为李建成也明白,虽然现在自己在朝廷拥有优势,可是一旦李世民离开长安,那双方的矛盾就绝不仅仅限于宫廷斗争了,可以说最终的形势只能是导致战争的爆发,真要是打起来,谁胜谁负还真是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