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各不相让(第4/14页)
“爹娘,孩儿一定为你们报仇雪恨,你们安息吧。”
大业十二年(616)十二月,隋涿郡通守郭绚率兵万余人攻打高士达。
高士达认为自己智略不如窦建德,便以窦建德为军中司马,让他指挥作战。窦建德掌管兵权后为了表达对高士达的知遇之恩,让高士达留下看守辎重,自率精兵七千人前去抵抗郭绚。
面对多于自己数倍兵力的郭绚,如何才能打败他呢?窦建德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知道,以自己手头这点兵,想要跟郭绚硬拼,无异于自寻死路,可是有什么好办法呢?他忽然想到了三国赤壁之战时黄盖的诈降计。窦建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随后,窦建德假称和高士达不和投奔郭绚。可是郭绚却有所疑虑。
这个时候就要看高士达是如何配合的了。看来古今骗术中,“托儿”这个角色扮演的好坏是很重要的。
高士达“打托儿”很有水平,他四处宣称窦建德背信弃义投降隋军,并将俘获来的一名妇女,当做窦建德的妻子,在军中杀掉。而窦建德这一边派人给郭绚递上降书,并说自己愿意作为先锋,带郭绚去攻打高士达。
就此窦建德、高士达两个人,一里一外,成功忽悠了郭绚。
郭绚相信了窦建德的话,率兵与窦建德相会,准备共同攻击高士达。郭绚遂放松了对窦建德的戒备,窦建德抓住战机,向郭绚发起突然袭击,大破郭绚军,杀数千人,获马千余匹,并将逃跑的郭绚斩首。自此,窦建德所率的起义军兵威大振。
郭绚兵败后,消息传到了江都,杨广怒不可遏。区区高士达、窦建德草寇之流,都摆平不了,你们怎配做我大隋王朝的臣子,真是一群废物。杨广的眼中喷射出了愤怒的火焰。
不过愤怒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要想解决高士达、窦建德,就必须派出比郭绚更加能征善战的人。想来想去,杨广决定派手中的王牌将军杨义臣出马。
杨义臣的确是个猛人,一出马便首先在清河解决了张金称的部队。可是接下来他所做的事,很是不得人心。他把俘虏的义军全部杀死了。
有句话说得好: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人家已经投降了,更没抗拒你,还要赶紧杀绝,小心遭雷劈。
既然投降也是死,抗拒更是死,实在抱歉,我们要找个能活命的地方。生存下去,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所以一些溃散在草泽中的义军便相继投奔了高士达和窦建德。
杨义臣的心中充满了愤恨。这些盗寇,真是愚昧至极!他并不明白,对大多数来说,生存的利益是首位的。
杨义臣决定乘胜追击,进入高鸡泊讨伐高士达、窦建德。
隋军!又是隋军!士气正盛的隋军!由更加能征善战的将军杨义臣统帅。如何应对?看起来高士达、窦建德的情况很不妙。
但窦建德是有办法的。他见隋军士气正盛,便对高士达说:“这个杨义臣是很会用兵的,刚刚解决了张金称,现在来攻击我们,他们士气很高涨。我觉得应该避开他们的锋芒,他们马上想和我们开战,我们偏不跟他打,等到他们士气削弱了,咱们再突然袭击他,一定会取得胜利,如果现在就跟他们硬碰硬地拼,我估计不会打赢他们。”
高!实在是高!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
但是我们的高士达先生却偏偏不采纳窦建德的避敌锋芒、以逸待劳、伺机破敌这个正确意见。他让窦建德守营,亲自率精兵主动出击。上次我留下看辎重,你打了胜仗,树立了威信,这次你留下守营,我去立个功回来,我也要证明自己。
高士达的愿望是美好的,结果是事与愿违的。别看高士达“打托儿”技术一流,打仗实在差劲。因为打仗靠的不仅是勇气,更要靠脑系。高士达偏偏缺少脑系。
虽然刚一出马,打了几个小胜仗,但是高士达先生便忘乎所以。
原来杨义臣就这点本事啊!
消息传到窦建德那里,窦建德开始担心了。他对部下说:“主公只是打了几个小胜仗,便忘乎所以,肯定要吃败仗,而隋军会乘胜长驱直入,打到咱们这,到时候恐怕人心惶惶,肯定会一败涂地。”窦建德决定率精锐百余人把守险要,以防高士达之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