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各不相让(第6/14页)

作为穷人,其首要问题就是吃饭。可是偏偏杜伏威和辅公祏的吃饭问题却不好解决。虽然凭着偷羊可以暂时解决一下吃饭问题,但这毕竟是犯法的事情,搞不好官府追究出来,会吃官司。

这种担心,不无多余。虽然辅公祏是个“偷羊圣手”,其偷盗技术绝对一流,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多长时间,这件事情就被泄露出去。官府开始着手调查这件事情。

偷羊并不是什么大罪,最多也就是关进监狱待几年,但是你要看在什么时代偷羊,在隋末那个年代偷羊,可能会杀头。

你能想到,偷羊和杀头联系在一起吗?是的,很有可能。因为当时是隋炀帝的统治。

大家都知道,“造反”这个职业在当时来讲是非常走红的。隋炀帝被造反派们搞得焦头烂额,所以情急之下,下了一道命令:允许地方官对盗贼自行处理,也就是说有可能把你关进监狱待几年,也有可能在你的脖子上留下个碗大的疤。

问题是你会碰到什么样的官员?如果碰到仁慈的官员那一切都好说,可是如果碰上酷吏,偷一文钱就能杀头,何况是偷羊?杜伏威虽然没有偷羊,但是接纳贼赃,同样有罪。

对不起,你们一起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这就把杜伏威和辅公祏难住了,要不碰碰运气?别啊,哥们儿,万一碰上酷吏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啊,我觉得咱们还是应该珍爱生命,远离酷吏。

那该怎么办呢?是啊,该怎么办呢?让我想想。

哎,你看,现在很流行“造反”这个职业,要不咱们也去试试?

造反?咱们行吗?

嗨!你没听过一句话吗?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好!要不咱们就去试试吧。

大业九年(613)十二月,杜伏威和辅公祏两个人走上了造反事业的征程。那一年,杜伏威年仅十六岁。

既然已经决定造反,当然不能两个人单干。要不就拉拢一批人自己当老板,要不就去投奔别人,先当打工仔。对于杜伏威和辅公祏两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讲,让他们拉起一杆子人自己当老板,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两个人决定,先当打工仔。

于是两人就近参加了一支小起义军。

刚加入时两个人都只是小卒。但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回报。在这一点上杜伏威做得就很好。

每次行军打仗的时候,杜伏威十分勇猛,进攻时冲在最前边,弄得对方以为他是个将军。而撤退时,他也总是带着几个人走在部队的最后边,帮着捡一捡部队沿路遗失的东西。这样的人,想不升职都很困难。所以很快,杜伏威就取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被推为首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杜伏威自己当了老板,逐渐扩充自己的势力,准备向淮南发展。

我已经不再是那个靠别人接济的落魄孩子了,我的现在的理想是———霸业。

杜伏威,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因为你具备这样的能力。

但是杜伏威深深地明白,江淮一带隋朝的力量比较强大,眼下凭着自己手头这点人,不足以对抗隋朝的正规军,要想真正地成就一番霸业,还得继续扩充自己的势力。于是杜伏威决定,努力寻找机会去联合和吞并附近的其他起义军。

他首先盯上了苗海潮。苗海潮的起义军在下邳(今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境内)一带活动,势力不算小。但是苗海潮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欺软怕硬。于是杜伏威决定利用他的这个缺点,忽悠他一下。

杜伏威让辅公祏送信给苗海潮说,咱们都是苦于隋朝的暴政,起来造反的,不过现在隋朝的力量还很强大,力分则弱,力合则强,如果你认为自己比我强,我就去投靠你;如果你认为不如我,那就来投靠我,要不然咱们就大战一场,一决雌雄。

这话说得够狠,很有些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的感觉。不过,虽然话说得狠,但是面对欺软怕硬的人,没有这一套,还真是不行。

当苗海潮听到这样的话时,他害怕了,心里敲起了小鼓,看来这个杜伏威不简单啊,不然的话,说话为什么这么硬气,即使他来投奔我,这样的人也是不好驾驭啊,要不和他干一场?看他话里话外的那个意思,好像很希望和我干一场啊?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他不敢说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