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睦仁的战略:从方向上打败俄国(第6/11页)
于是,告别了罗斯福,金子坚太郎又变成了一个喋喋不休的推销员,为推销日本的国家形象付出更加艰苦细致的努力,更加广泛地接触美国的有识之士,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和日本得到一个巨大的意外收获。不得不说,这个意外收获十分关键。
在一次活动上,金子坚太郎遇到了美国著名的“亚当斯家族”成员亨利・亚当斯,这个人的祖上已经出过了两位美国总统,而他自己喜欢历史,是个比较有名的历史作家。亚当斯告诉金子坚太郎:他也确信日本会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有一点他要提醒日本,俄国将来一定会从掌握欧洲金融命脉的犹太金融寡头那里筹措军费,但之前俄国对犹太人并不友好,甚至发生过屠杀犹太人的事件,日本应该利用这一点,做犹太金融寡头的工作,使他们不要把钱借给俄国,同时,最好尽快向芬兰、瑞典派出密使,煽动内乱,狠戳俄国的背后,牵制它向战场前线增兵!
精彩,十分精彩,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人对他出生前的事情一无所知,那么将来很可能连他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金子坚太郎立即把这些建议发往国内,此时的高桥是清正在伦敦为筹款之事一筹莫展,接到这个国内转来的建议后才盯上了希夫等人,最后不仅没让犹太金融寡头借钱给俄国,反而让日本从这些人手里借到了钱,而在瑞典的明石元二郎也同时接到了国内转来的建议,他简直要把这位学历史的亚当斯当作知音。
这属于金子坚太郎的一个意外收获,他自己还必须继续把日本形象推销出去,当然,最好还是用日军在战场上的胜利来说话,但此时日本陆军还没有完成登陆,只有东乡平八郎在旅顺港外进行封锁作战,一时还看不到战果,也就无法用日军的胜利来进行宣传。随着推销工作的深入和对美国社会更加了解,金子坚太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塑造英雄。
相较于其他国家,当时的美国社会是一个各方面制度都比较完善的社会,这决定了大部分人在各自领域的表现都是差不多的,不会太差,但也不会太好。美国人认为这是正常的,一个国泰民安的社会,反而是很难创造英雄的,不过也正是因为很难见到英雄,美国人的骨子里有一种比较强烈的“个人英雄崇拜情结”,相比那些最终成功了的英雄,他们更加青睐那些失败了的英雄,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的行为更加可贵。1898年,美西战争中打出“闭塞作战”的霍布森就是这样一位在美国人眼中了不起的英雄。
当金子坚太郎了解到东乡平八郎第二次“闭塞作战”的过程和结果时,悲壮而死的广濑武夫打动了他,他知道真正的机会来了!于是乎,在睦仁的亲自领导和参与下,日本国内迅速掀起了一股对广濑武夫的“造神运动”,而与此同时,在美国的金子坚太郎也大肆宣扬广濑武夫,本来没有一个美国人知道广濑武夫,但金子坚太郎只要说他是“日本版的霍布森”,所有美国人立刻就明白了,他们顿生好感,立即跷起大拇指说:“噢,你们日本真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你们也有自己的霍布森!”
而日军的表现最终也没有拖后腿,虽然一直没有大胜,但逐步向着优势方向转化,陆海两地战场都是日军占据上风,战场上打不赢,那位俄国大使除了打广告也没底气参加什么活动了。而金子坚太郎却凭着坚忍的毅力,告别了最初受人冷遇的境地,不断收到出席各种活动和访谈的邀请。他重回母校哈佛大学发表了演讲,面对师生和记者,他说:“日俄开战,日本无论如何也没有取胜的希望,就是日本人也没有人认为这次战争会赢,不过日本如果退让一步,俄国就会紧逼一步,日本决心拿起武器,即使被灭亡也在所不惜。只要在世界史上写下这么一页我们就感到满足:‘过去在亚洲,有个称为日本的国家,因为反抗残暴的俄国的野蛮扩张,经过勇敢的战斗灭亡了!’”
为这一句,台下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而战场表现良好,战争债券也就越来越被看好,美国人不会跟正义过不去,也不会跟钱过不去,他们开始大批购买日本战争债券,投资的走向又反过来影响了舆论的走向,主流和民间舆论终于开始转向亲日。投资了日本战争债券的美国“股东们”用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日本的支持,一个人牵着几匹马找到了日方人员,说他可以组织一个骑兵团帮日军出战,理由是“听说日本骑兵吃尽了哥萨克骑兵的苦头?听说是因为你们没有好马,你看我们的马都是好马,让我们去教训那些该死的哥萨克吧!”;在学校,美国孩子拒绝穿俄国产的皮鞋,课余玩打仗游戏时,扮演俄军的一方必定是失败者;在歌舞剧院,当幻灯打出尼古拉二世的头像时,观众会立即骚动,高喊“取下去”,换上睦仁的头像,全场为之欢呼雀跃,学着日语高喊“班载”,每当日军有捷报传来,人们就会上街游行庆祝,就像是欢庆他们自己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