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东乡T”:东乡平八郎全歼波罗的海舰队(第6/10页)
而罗长官呢,他的内心自然也有那个如何打赢战斗的答案,但他根本没有为此做过什么,更别说深入研究“T”字战法,因为他的意念是“最好不要发生战斗,我只要平安到达海参崴就可以了”。
心血,巨大的心血,殚精竭虑,知行合一。信念、准备、训练、献身,海上一“横”一“竖”,就此画成!积累的知识和智慧与生命合二为一,相信到底,最终独立地打出“T”,东乡平八郎已经完成了知行合一的三阶段,自此而始,海战中终于惊鸿一瞥地闪过了“T”字战法,从理论走向了实际,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地出现在了实战之中,它有了一个专门的名字——“东乡T”。在军舰出现革命性的更新换代以前(航空母舰),各国舰队司令都会津津乐道这个话题,怀着无比神往和景仰的心情问: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他们都以“东乡T”作为座右铭,把这三个大字写下来,贴在司令长官室的办公桌上,以便在实战指挥中时时提醒自己:我能不能打出一个“东乡T”?还有,我能否防住敌舰队打出一个“东乡T”!正因为大家都想打又都在防,所以它又在装甲舰队的海战中变成了唯一闪现的实例,足以在世界海战史上风华绝代、一骑绝尘、彪炳史册!
14时10分,转弯成功大势已定,还炮的时机已经到来,东乡平八郎不会放过这个时机。接下来,就是让罗长官见识那恐怖命中率的时候了。
波罗的海舰队被全歼
东乡平八郎在三笠号上升起了信号旗——“集中射击敌先导舰!”此时,波罗的海舰队是两路纵队,有包括旗舰在内的两艘先导舰,它们将成为第一批屠杀的目标。
为了开炮这一刻,联合舰队已经等了这么久,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各舰立即发炮,万炮齐发了,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成“波罗的海舰队”了,这一刻也在战前被演练多次,如果所有战舰一齐开炮,就会在波罗的海舰队周围形成各种水柱,谁也不知道哪根水柱是自己发射的炮弹炸起来的,影响后续的瞄准。因此标准射击的程序是旗舰三笠号首先试射,校正方位,然后将射击参数通知各舰,各舰再一齐夹射!
安保清种很快完成了试射工作,各舰抬起舷侧一排排的炮口,射击!百炮齐发,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密集地飞向目标,联合舰队的这种命中率,简直是俄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至连想都没想过的!
30分钟,留给其中一艘先导舰“奥斯里亚比亚号”的时间只有30分钟。它超过1.2万吨,装甲厚实,但是30分钟后,这艘战列舰甲板平面以上的部件竟然几乎全部被打掉!舰桥、桅杆、烟囱等等全部坍塌,已经成了一艘名副其实的“光舰”,舰身上的中炮孔有如蜂窝,舰上燃起无法扑灭的大火,接着又被涌入海水,不得不先退出战场,在海水中挣扎了一个多小时后沉入海底,当它的舰底翻过来时,人们看到了长满的藤壶和海草。
罗长官的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是另一艘先导舰,舰上的司令塔里早已经挤得转不开身,惊恐万分的罗长官也躲在里面,而在联合舰队强大火力的夹射之下,并不是躲在司令塔里就安全的,一发大口径重炮直接命中了司令塔。罗长官被四散的弹片击中,一块弹片划伤了他的额头,一块弹片击碎了他的右肩骨,另外一块弹片干脆把他的脚后跟切断,他疼得昏死了过去,此时“苏沃洛夫公爵号”的舰体已被打穿一个大洞,舵机失灵,舰炮几乎全部被摧毁,毫无还手之力,不得不载着昏迷的罗长官退出战场,它挺住炮火的时间比另一艘先导舰要久一点:50分钟。
对于这危险的一幕,罗长官似乎早有先见之明,在战前他下达了一个命令:在战列舰重伤或者沉没时,巡洋舰和驱逐舰必须立即救护,不得脱离战列舰(自顾自地逃走),在旗舰受伤时,为救护司令和其他长官,其他军舰应立即靠近和掩护旗舰。退出去后,“苏沃洛夫公爵号”打出了“接走司令”的旗语,波罗的海舰队的一艘驱逐舰正好路过,根据命令,它立即靠近旗舰,把罗长官转移到驱逐舰上。从这个时候起,海战跟罗长官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当他重新出现时,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