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东乡T”:东乡平八郎全歼波罗的海舰队(第5/10页)

原来,东乡平八郎对“T”字战法有着深入的理解:“T”字战法的本质是在命中率不高的海战中提高命中率,他的那句“本军百发百中之一炮,可敌敌军百发一中之百炮”,不仅是从宏观战略方面来说的,更是从微观的战法方面来说的,就是对“T”字战法深入细致的总结:只要冒着波罗的海舰队“百发一中之百炮”的风险打出“T”字战法,哪怕只能发一炮,也能因为“百发百中”而一招制敌!为了达到全歼,就必须这样令波罗的海舰队连逃走的机会都没有,必须这样一击致命,东乡平八郎不惜一切代价打出“T”字战法,他确实是在赌,但也不完全是在赌,更不是去找波罗的海舰队的破绽“钻空子”,甚至本身并不是为了出奇制胜,而是为了实现全歼而不断深入摸索出的唯一可行的战法!

在确定这个战法之后,就是风险计算,根据命中率,联合舰队的风险大致是可以计算的,东乡平八郎对波罗的海舰队的命中率“很有信心”,虽然他不知道波罗的海舰队的命中率能不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准,但对于它们达不到联合舰队的水准是很有信心的。在转弯的时间里,东乡平八郎可以确定:波罗的海舰队有可能击沉联合舰队的一两艘战舰,但绝无可能击沉全部战舰,也就是说,它最终无法阻止“T”字战法的实现。当那个固定的“打靶点”出现之后,罗长官兴奋地认为他可以全歼联合舰队时,他没有想过另外一个简单问题:能不能做到?特别是以本舰队的命中率,能不能做到?他的参谋没有立即根据双方的航速、间距、命中率等等因素迅速计算出一个大致的结果,他不知道海战的结果有时候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而反观东乡平八郎虽然让整支舰队都处于危机四伏、被动挨打之中,但他却比罗长官更加胸有成竹,因为风险和结果都大致在他的心中,他知道即使他阵亡和三笠号沉没,他的目标也一定会在舰队中实现,后面的战舰一定会画成功那一“横”。看上去是亡命之徒打法的东乡平八郎,反而是先求胜,再求战!

而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作为头舰也是旗舰的三笠号的风险确实无法计算的,从13时55分升起“Z”字旗开战到14时10分转弯成功大势已定,中间整整间隔15分钟。这15分钟,就是他给予罗长官放手炮轰的时间,大部分的炮火只能由三笠号去承受,一切灾难性的结果很难预料,而这就是东乡平八郎必须要站在舰桥上的原因。15分钟中他一直冒着炮火站立原地,后来才挪动了一下地方,军舰地板上留下了两个湿湿的鞋印,那上面全是汗水,在东乡平八郎看来,如果全军都在冒险,主帅又怎么能贪生怕死?如果需要别人不惜死战,首先主帅要不惜死战,至少他不能隐蔽在司令塔暗处,他必须让所有人都时时刻刻能够看得到他。事实上东乡平八郎已经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了,要他进司令塔,抬也抬不动他!

东乡平八郎最后的信心,已经来源于每一个普通的士兵了,他已经认识到世间所有的招法,最后都归于平淡平常,都蕴含着付出与得到,“T”字战法只是战斗中的一个手段,战斗的核心,就是命中率,无论武器和战法如何变化,战斗起源于一枪一弹,最终也皆取决于一枪一弹。战斗要打赢,首先子弹炮弹要打得准,要打得中敌人,就是这个原本连三岁小孩都明白的道理,原本就在内心中的道理,所以战前所有的流血训练都是为了如何打出和打好“T”字战法的基础性训练,命中率是用风浪中的实弹射击堆出来的,而仅仅转弯这一项,12艘战舰最后训练到连锅炉中放入多少煤都有要求!用波罗的海舰队一位参谋后来的话来说,当他看完联合舰队整个转弯的过程后,就知道波罗的海舰队危矣,因为他看到联合舰队即使在转弯时,也整齐有序,整个舰队在海上的航迹竟然几乎分毫不差,从头到尾有如一艘军舰在转弯!

相信到这时候,不会再有人说东乡平八郎仅仅只是凭运气了,在东乡平八郎看来,他的运气只是战地的天气,只是让他热泪盈眶的在晴空中起的大风;只是三笠号连中4发大口径重炮,竟然没沉;只是他一直站在舰桥上竟然安然无恙,而反而是那些最后进司令塔的军官中却有人严重受伤,这也让东乡平八郎觉得不可思议。至于其他的,都是他“该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