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子门生及其明堂之火(第6/10页)

近侍们总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武则天也就懒得再去搭理对自己若即若离的薛怀义。喜新厌旧的武则天让薛怀义很是不满,他觉得这是女皇对自己的羞辱。他为武则天立了那么多功劳,女皇陛下为什么会移情别恋呢?

薛怀义一气之下,耍起了小性子,干脆不再进宫见武则天,整日待在白马寺里当他的主持,与那些已经剃度的小流氓们在一起厮混终日。

4

证圣元年(695)正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上元佳节。朝廷取消宵禁,百姓家里也是张灯结彩,一派祥和的节日气氛。

薛怀义为这个节日也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一贯是个喜欢热闹、不甘于寂寞的人。在这样一个节日里如果没有他的助兴,这偌大的洛阳城该多么无趣。

一夜醉生梦死,第二天醒来,薛怀义突发奇想。他指挥手下在明堂的地上挖了一个五丈深的大坑,坑里面预先埋上佛像,装上机关,然后用丝绸在坑上搭了一座宫殿。薛怀义指挥着手下将佛像从坑底徐徐拉起,一直拉到彩绸搭建的宫殿之中。从旁边看起来,犹如地底踊出了一座佛像。然后他又用牛血画了一幅二百尺高的佛像,将这幅佛像悬挂于天津桥上。

然后他对外妄称,这是他薛怀义割破自己膝盖,用自己的血画成的。只有白痴才会相信一个疯子说的狂言妄语。那个巨型佛像犹如天降弥勒,就是将白马寺里的和尚挨个放血也不可能完成这样一幅作品。

薛怀义尽情地表演,忙活了半天始终没有发现玉辇的踪影,武则天没有出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该来的人不见踪影,看热闹的人却是里三层外三层。薛怀义的所有表演就是为了能够博女皇一笑,可武则天却让他的良苦用心付诸东流,怎不令他黯然神伤。

薛怀义认为,武则天一定是故意冷落自己才没有出现。她将自己苦心准备的一场盛宴视为无物,不值得前来捧场。牛血画成的大佛,也像是在冷冷地嘲笑他这个人间的假和尚。

陛下是在故意让我在天下人面前丢尽颜面吗?难道我薛怀义真就成了皇权的弃儿?想到这些,薛怀义内心有着莫名的躁狂与失望。他为武则天做了那么多的事,就因为一个姿容疏朗的御医,就要将自己打入冷宫,这世界太不公平。

薛怀义的内心醋意翻腾,一夜没有合眼。他决定用最疯狂的举动,向武则天表达自己的愤怒与不满。

第二天(正月十六)夜里,天堂忽然失火。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开来,天堂成了一片火海。当初建天堂的时候,耗资数以亿计,差点让帝国的国库空虚殆尽。

一座象征着武周皇权的建筑,耗费了多少财富,一场大火就将其化为灰烬。

这还不算,大火没有消停下来的意思,继续蔓延将附近的明堂也给点着了。烈火熊熊,整个神都洛阳照耀得如同白昼。大火整整地烧了一夜,直到天明,明堂连着天堂也就此焚为一炬。

残砖烂瓦,断壁残垣,劫后苍凉,让洛阳城的臣民们触目惊心。他们以为是上天降怒,天谴武周。当武则天在侍女的搀扶下登上肃天门的殿楼,眺望西北方被烧红的天空时,大火显然已经无法扑救。这座耗时数年建造起来的天堂神宫就这样于一夜之间化为灰烬。

对于武则天而言,明堂是她得天命的标志,是她号令天下的巨型圣物,是武周王朝的象征。明堂顶上那个一凤压九龙的独特造型,更是她内心真实的写照,是她毕生坚持的权力信仰。

关于明堂这场大火,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薛怀义蓄意纵火;另一说法是放火之人另有其人。放火一说,是说薛怀义受不了武则天有了新宠冷落自己。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未免过于潦草。无遮大会是佛法界的超级盛会,每五年举办一次。这样的大会,只有被称为“神皇”的武则天才有资格作主持人。但这次的主持人不是她,而是薛怀义。

当时围绕在武则天身边的佛教人士比较多,有河内净光老尼、嵩山韦什方、老胡等,这些都是薛怀义在武则天周围布置下来的一班人,这班人都以“神仙”自命,而薛怀义则是这群“神仙”中的主神。照此发展下去,薛怀义大有夺取武周佛教教主的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作为佛教徒的武则天,她的地位也将会在教主薛怀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