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子门生及其明堂之火(第5/10页)

出征突厥期间,薛怀义曾因一言不合向宰相李昭德挥拳便打。让人大惑不解的是,一向性情耿直的李昭德居然害怕求饶。要知道,那时候的李昭德是武则天最为宠信之人,可见薛怀义狂妄到了何种地步。

督造明堂,兴建天堂,一个曾经流落街头的江湖郎中居然能够将武则天的形象工程一一摆平,还没出半点纰漏,难怪武则天会对他另眼相看。薛怀义刚被领进宫时,武则天还是孀居的太后。虽然天下人皆知薛怀义的“御用国师”身份,但是对外还是羞答答地隔了一层面纱。

薛怀义出入宫禁都是打着出家人的幌子,有时还要法明等僧人陪同前往作为掩饰。随着武则天的正式称帝,薛怀义更是上蹿下跳,不可一世。两次出征突厥勒石记功更是让他觉得自己是帝国无人可及的人才。

薛怀义这次出征归来,武则天却没有到城外迎接,使他在震惊之余大为羞怒。

在此之前,薛怀义已经成为天下第一名刹白马寺的主持。长寿元年(692)四月,武则天下令改元如意。有人说,这是武则天为了薛怀义这位如意郎君才改的年号。

如果只是单纯去烧烧香,拜拜佛,那还不能尽显武则天内心对佛祖的诚意。她为此专门发布制令——禁天下屠杀及捕食鱼虾。坚决反对任何虐待、残害动物的行为和思想。

当然这条禁令仅限于低等动物,在生物学上,人属于高等动物,因此不包括在内。武则天作为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先驱,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想法能否付诸实施,就要另当别论。

这条禁令并没有培养出一批素食主义者,却让挑食的大臣们塞了一肚子的怨气。天天萝卜青菜,有酒没肉,宰相的餐桌和平民的餐桌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时间不长,人们的餐桌上又重新丰富了起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应有尽有。

宰相娄师德到地方巡查,发现官府驿站人员端上来一盘羊肉。而娄师德正好是检查各地有无违法乱纪事项的监察御史,对这种堂而皇之地违反禁屠令的事情自然要过问:“皇上下令禁屠,你们从哪里弄来的羊肉?”

厨师答:“大人有所不知,这羊根本不是我们杀的,是被豺狼咬死的。”

娄师德点头微笑,手指盘中羊:“这只羊很倒霉,那只豺狼也很知趣啊!”

厨师听了这话,感觉像是在夸自己,回到后堂一通忙活又端上一盘鱼。

娄师德又问:“这鱼又是怎么回事啊?”

谁知道这个厨师烧菜把脑子烧糊了,回答道:“大人,这条鱼也是被豺狼咬死的。”

娄师德哭笑不得,摇头叹道:“你这个厨子,忽悠人也应该动动脑子,你应该说,这条鱼是被水獭咬死的。”

连娄师德这样厚道的老实人,都拿这条禁令不当回事,可见这条禁令的可行性有多少。武则天对臣下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并没有放在心上,本来这么做,就是为了忽悠天下人的。她也意识到这条禁令不合理,但还是听之任之地实行了八年之久。

直至久视元年(700)武则天服长生药病愈,下决心抑武兴唐还政长安。在这八年时间里,这道奇怪的禁令一直摆在那里,既妨碍了普通人的生活,也妨碍了法律的尊严。全国人民心照不宣地吃着肉,说着自欺欺人的谎话。

武则天的大周帝国已经建立了七年,她无疑已经走到了权力的巅峰。那些曾经的反对者们也被消灭得差不多了,整个帝国趋于稳定,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武则天丝毫没有衰老的迹象,精力充沛。六十九岁换了新牙,七十六岁时又长出了两条眉毛。

大臣们也无法解释发生在武则天身上的奇怪事件,他们只有闭着眼山呼万岁,将其奉为真佛在世。

这时候武则天已经开始广置面首,但薛怀义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在武则天的心目中无人可以取代,情比金坚。

既然自己是女皇身边的第一面首,那么就要表现出一种皇后般的高贵。他甚至十天半个月都不到宫里向武则天请安,更多的时间都是住在白马寺里。有时候武则天宣召,他也是爱理不理。

你以为自己是谁?想跟女皇玩距离产生美的游戏吗?时间久了,武则天不免产生了逆反心理。也就在这时候,内宫长得最为俊美的御医沈南璆闯入了武则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