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削藩帝国最惊险的时刻(第7/18页)

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明讨虏大将军吴,檄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人等知悉:

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一时李逆倡乱,聚贼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痛哉毅皇烈后之崩摧,惨矣!东宫定藩之颠踣,文武瓦解,六宫恣乱,宗庙瞬息丘墟,生灵流离涂炭,臣民侧目,莫可谁何。普天之下,竟无仗义兴师,勤王讨贼,伤哉!国运夫偈可言?

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为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逃遁,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势必亲擒贼帅,斩首太庙,以谢先帝之灵。幸而贼遁冰消,渠魁授首,正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误,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适值周、田二皇亲,密令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岁,刺骨为记,寄命托孤,宗社是赖。姑饮泣隐忍,未敢轻举,以故避居穷壤,养晦待时,选将练兵,密图恢复,枕戈听漏,束马瞻星,磨砺竞惕者,盖三十年矣!

兹彼夷君无道,奸邪高涨,道义之儒,悉处下僚,斗霄之辈,咸居显职。君昏臣暗,吏酷官贪,水惨山悲妇号子泣。以至彗星流陨,天怨于上;山崩土震,地怨于下;官卖爵,仕怨于朝;苛政横征,民怨于乡;关税重征,商怨于涂;徭役频兴,工怨于肆。

本镇仰观俯察,正当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襄义举……义旗一举,响应万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愤……倘能洞悉时宜,望风归顺,则草木不损,鸡犬无惊;敢有背顺从逆,恋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据险扼隘,抗我王师,即督铁骑,亲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诛;若有生儒精谙兵法,奋拔岩谷,不妨献策军前,以佐股肱,自当量才优擢,无靳高爵厚封;其各省官员,果有洁己爱民、清廉素著者,仍单仕;所催征粮谷,封贮仓库,印信册籍,贲解军前。其有未尽事,宜另须条约,各宜凛遵告诫,毋致血染刀头,本镇幸甚!天下幸甚!

这篇檄文文采斐然,通篇都是谎话,不过确实起到了宣传作用。檄文一传出,天下骚动,人心思叛。许多人纷纷向吴三桂投降,云南提督张国柱、永北总兵杜辉、布政司霍之英等人,第一时间投降吴三桂,获得官职。对于不服从的人,吴三桂的政策是消灭。

短短的时间内,吴三桂的大军就膨胀到二十多万,各方守将纷纷归降,吴三桂的兵锋直指贵阳。甘文焜是清朝的一个忠臣,誓死不降,被镇远守将江义包围后自尽,吴三桂大喜,一路兵不血刃进入贵阳。

接着,吴三桂挥师向湖广挺进。

康熙的补救措施

兵部郎中党务礼,户部员外郎萨穆哈、席兰泰,主事辛珠、笔帖式萨尔图等人,得知吴三桂叛乱的消息,立刻逃出贵阳,向京城飞奔。

这些人跑到镇远的时候,忽然发现镇远城戒备森严,封住了所有出口,而且驿站里根本不提供马匹。党务礼、萨穆哈等人心急如焚,后来找关系弄到两匹马,两人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抄小路离开镇远,飞奔到沅州。沅州还不属于吴三桂的控制区,党务礼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丝毫不敢歇息,立即进入湖南境内,得到驿马后向京城一路狂奔。

在马上狂奔了十一个昼夜,他们终于赶到北京。到了北京后,党务礼等人没有先去皇宫见皇帝,而是直奔兵部衙门。下马的时候,几人喘着粗气,没法说话,头晕眼花,不得不抱着柱子。兵部的官员们见此情景,急忙扶住他们,让人端来几碗水,撑开他们的嘴巴,把水灌了进去。

过了好一会儿,党务礼和萨穆哈才慢慢恢复一些气力,说道:“反了,吴三桂反了……”

当吴三桂谋反的消息传到朝廷时,朝野震惊,康熙也很震惊,不过没有慌乱。当时反对撤藩的索额图此时力举诛杀那些建议撤藩的大臣,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吴三桂承认错误,请求息兵。但康熙拒绝了,康熙还算一个敢作敢当的皇帝,他说撤藩是自己的决策,不能将过错推给大臣(朕素不肯诿过臣下……岂因吴三桂反叛,遂诿过于人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