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十送红军(第13/17页)
这一天的上午,中央红军司令部所在地梅坑阳光灿烂。梅坑村口聚集着一支红军中的特殊队伍——休养连。休养连大约有一百多人,其中包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人民教育委员徐特立,时年五十七岁;中央政府秘书长谢觉哉,时年五十岁;中央政府最高法院院长董必武,时年四十八岁。但是,董必武的妻子陈碧英却被留下了。军事转移计划原本决定将所有的女同志都留下,直到最后一刻这一决定才有所松动。
有幸获得批准跟随红军主力部队转移的贺子珍,此刻正忙着把刚满三岁的儿子交给留下来的妹妹贺怡和妹夫毛泽覃。这个男孩子是贺子珍与毛泽东的第一个孩子夭折后使母亲重新欢愉起来的天使,但是军事转移计划规定孩子一律不准带走。贺子珍给妹妹留下一件褐色的夹衣和四块银元——夹衣可以在冬天来临时给孩子改成一件小棉袄,银元是一旦形势危急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老乡时所需要的。从那一天起直到四十九年后贺子珍忧伤地离世,她再也没见过这个孩子。一九三四年十月,整个中央苏区共有三十一名女红军跟随主力部队开始长征,包括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博古的妻子刘群先、李德的妻子萧月华、李富春的妻子蔡畅、邓发的妻子陈慧清等等,她们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和勇气成为中国革命史中空前绝后的一群。
还是十月十日这一天,中革军委发布命令,命令中央红军总司令部及其直属队组成“军委第一纵队”,代号“红安”,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叶剑英,博古、李德、周恩来、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王稼祥等人都被编入了这支队伍。军委第一纵队下辖四个梯队:第一梯队负责人为彭雪枫,第二梯队负责人为罗彬,第三梯队负责人为武亭,第四梯队负责人为陈赓和宋任穷。军委第一纵队总人数四千六百九十三人,枪支一千九百八十八支,子弹七万零六百五十五发,手榴弹二千三百六十一颗,梭镖三十六杆,马刀二百一十六把,迫击炮十六门,炮弹八百八十枚。命令由中央党政机关、卫生部、后勤部、总工会、青年团、担架队等组成“军委第二纵队”,代号“红章”,李维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委第二纵队总人数九千八百五十三人,枪支二千二百四十支,梭镖三千二百七十七杆,马刀六十七把,没有迫击炮。两个纵队共携带冬衣一万四千六百件,盐巴六千一百一十二斤,药品二十六担,各类金银货币折合银元三十八万三千元。
傍晚时分,彩霞满天,两路军委纵队在几声军号响过之后,从瑞金出发了,向着转移的最后集结地于都而去。
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一九三四年十月十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他们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不久之后,瑞金这个国中之国便在国民党军队的枪炮声中成为一个陷于一片火海的小城。只是,在这一天的这个时刻里,无论是共产党人还是国民党人,不知有谁能够预料到,中国工农红军此一去竟是走向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天黑了下来,朦胧的月色里,在江西南部与福建西部交界处的丘陵中,聚集着除第五军团以外的中央红军所有的主力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甦。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
李德后来回忆说,参加大规模军事转移的红军有十万人。然而红军参谋部制作的“野战人员武器弹药供给统计表”显示,中央红军开始大规模军事转移时的兵力与装备情况是:
第一军团:兵力一万九千八百八十人,枪支八千三百八十三支,子弹五十四万六千六百四十九发,手榴弹一万九千二百八十一颗,梭镖五百一十三杆,马刀二百一十九把,迫击炮八门,炮弹六百一十二枚,冬衣一万九千零五十件,盐巴八千七百斤,药品三百零五担,各类金银货币折合银元三十四万元。
第三军团:兵力一万七千八百零五人,枪支八千二百八十七支,子弹四十八万二千七百三十六发,手榴弹二万零五百一十八颗,无梭镖,马刀一百一十八把,迫击炮八门,炮弹六百八十枚,冬衣一万八千五百件,盐巴九千斤,药品三百零五担,各类金银货币折合银元三十四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