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十送红军(第11/17页)
庚、二十四师从今晚起,应令其直受军委指挥并电告其部署。
朱
七日十时
朱德致第一军团林彪、聂荣臻“向集中地域秘密移动”电:
林、聂:
甲、一军团[欠十五师]及全部后方机关,应于今七号晚集中于兴国东南竹坝、黄门地区,于八号晚开始向集中地区移动。十一日晨应集结于以下分界的地区:在北面及西面则以宁都河为分界线,在东面则以下坝、宽田为分界线,[在]南面则以宽田、梓山市及向西到会昌、宁都河会合处为分界线,各分界线均不包含在一军团集中地域内。
乙、为保守军事秘密,应采取如下的办法:
A、对于部署只告以每天的行进路和宿营地。
B、为避免敌人的空军侦察,应于夜间移动,拂晓时则应隐蔽配置起来,并采取各种对空防御的手段。
C、要克服落伍及逃亡。
丙、十五师约于十二号到达你们集中地区内的东部。
丁、到达集中地域后,你们应于宽田、岭背间接上我们的长途电话。
戊、应给五军团首长战术上的指示,而兴国最少要于十五号以前保持于我们的手中。五军团从八号晚起即直接受军委指挥。
己、执行情形电告。
朱德
七日十一时
九日,朱德致第八军团周昆、黄甦“向集中地域移动”电:
周、黄:
甲、八军团于今九日由现地出动,并于十二日拂晓前到达杰村、澄龙、社富地域。
乙、移动的秩序如下:
(A)九日夜,八军团应到达古龙岗南岸之水南南路石桥地域,而后方机关则应到达黄沙、平安寨。
(B)十日夜,八军团司令部随二十一师应到达桥头地域,而二十三师及后方机关则应到达银坑地域。
(C)十一日夜,则全部隐蔽地到达指定集中地域。
丙、独二、独三团没有任何掩护的任务,独三团的任务则仍照你们昨日来电行之,而独二团则应于九日晚接替六十三团的任务。以后独二、三团的再行动,另有电告。你们则应转告独三团首长统一指挥行动。
丁、为守军事秘密,应注意如下事项:
(A)这一命令不得下达,而仅以单个的每日的命令实施之。
(B)严防落伍和逃亡。
(C)只应于夜间移动部队,日间休息配置时,则严密注意防空。
戊、执行情形,电告军委。
朱
九日九时
至此,除了董振堂任军团长、李卓然任政治委员的第五军团外,中央红军所有的主力部队都已从反“围剿”阵地上撤离,开始了大规模军事转移前的集结。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由在宁都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改编而成,在此后中央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的途中,一直担当着艰辛危险的后卫任务。一九三四年十月初,当中央红军所有主力部队开始移交阵地的时候,他们依旧在阵地上阻击着国民党军的凶猛攻势,以掩护红军大部队撤离。
军情万分紧急,转移迫在眉睫。
朱德的电报格外引人注意之处不是移动的方向,而是被反复强调的“命令不得下达”和“克服落伍及逃亡”。
红一军团一师师长李聚奎仅在军团长林彪那里得到了“部队要转移”这句话以及几百名新兵和五百块大洋。他回忆说:“部队由一个区域作战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作战,是常有的事。但是过去部队转移时,军团首长总是尽量争取时间采取各种办法面授任务,讲明情况;遇到情况紧急时,也要给师的主管干部直接打个电话。可是这次部队转移,军团司令部只是通知我们按行军路线图指定的方向前进。至于部队为什么要转移,转移到何处去,均不得而知。”师长都“不得而知”,团一级的干部就更无从得知了。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杨成武是在读了那篇名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的文章时,才隐约感到会有异常情况的。他想从自己的师政委刘亚楼那里了解更确切的消息,但是当他找到刘亚楼时,却见刘亚楼也正捧着那张报纸费力地琢磨着——从军事常识上讲,向有关指挥员,尤其是中高级指挥员隐瞒部队行动目的,是不符合军事惯例的,而且是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但是,重兵于危急时刻的大规模移动,最严格的保密显然是必须的:在当前的前沿阻击阵地上,只有少量的后卫掩护部队和地方自卫队武装了,如果红军主力的撤离和移动被国民党军得知,敌人也许会迅速形成全线规模的大攻击,这种局面一旦出现导致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