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家斗法(第5/9页)

梁军北伐,军事部署一概由萧衍亲自制定,从天监北伐开始均如此。攻防用不着你,有将领们;谋划用不着你,有萧衍。总指挥只起协调的作用,所以萧衍并不看重主帅的军事指挥能力,但是协调和沟通能力必不可少,上令下达,下情上报,激励将士们作战,协调前方将领与各地及后方的关系,保证后勤补给和粮道畅通。萧衍看中萧会理身为一线战区指挥官和皇孙身份,认为他能有效完成上述任务,而今萧会理竟然不喜欢和人沟通,那怎么成。萧衍决定临阵换帅。

战车的门打开,两名手握腰刀的武士从蒙着厚重牛皮的战车里跳出来,萧会理探出头,纤细的手左右摆动,试图拂去眼前被战马、士兵踏起的飞扬的尘土,俊俏、苍白的脸挂着不满,不厌烦地问道:“什么事?谁让车子停下的?”

乐呵呵的萧渊明身边站着一名风尘仆仆的朝廷使者,萧会理认识,皇帝身边的侍从,奇怪地问道:“你干嘛来了?”

使者气喘吁吁道:“陛下有诏,让您速归。”

萧会理眉头一皱,“什么事儿比打仗还急,等我拿下彭城再说。”

使者道:“不能等,陛下说了,速归。”

萧会理瞧了瞧萧渊明,目光中透出一丝狡黠,冲马车夫摆摆手说道:“调头,调头,回广陵。”

车窗终于打开,远离漫天尘土,远离兵戈之气。萧会理仰头望望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长长吸一口气,“哎呀,这里的空气真得好极啦。”

萧会理的那瞥眼光让萧渊明怔了良久,直直站立不动,使者走了,一排排甲兵从身侧穿行,一辆辆战车隆隆驶过。萧渊明突然有个问题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把萧会理排挤走?因为看不惯那副牛气哄哄的样子,为大都督的官衔?

问世间,傻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搏傻不分年龄。军将、幕僚们围着萧渊明,一个比一个笑得灿烂:“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萧渊明倏地有一种奇怪的念头,想举起巴掌狠狠打他们的那一张张谄媚的笑脸。半晌,萧渊明回过神来,呆呆一笑,甩手道:“喝酒去。”

升官酒当然要喝,不成想萧渊明喝了个不亦乐乎,白天喝,晚上喝,天天喝,一直喝到彭城。

与萧会理同岁的高澄的日子不好过。爹死了,河南丢了,元柱惨败,韩轨退兵。西魏的军队进入河南,梁朝大军北伐。梁军与侯景总兵力接近二十万,梁军十三万,侯景至少四万,所图不仅仅是河南一域。

真可谓遍地烽烟,纵是如此,外患仍不可怕,心腹之患最可怕。断了胳膊折了腿,接一接照旧用,坏了心脏伤了肺无药可医。高澄掩盖父亲的死讯,最想欺骗的人不是侯景,另有其人。

狗脚朕

24岁的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文武全才,像极北魏高祖皇帝元宏,性格温文尔雅,读书、写字、吟诗、做文章样样喜好,与寻常书生不同,元善见武功高强,弯弓射箭百发百中,臂挟石狮子翻越宫墙,又可见轻功之高。元善见有鲜卑人之勇武,汉人之博雅,鲜卑人与汉人完美的结合。如果元善见去闯荡江湖,定是白衣秀士之类的人物,可惜他是皇帝,又是别人拥立的皇帝。

孝武皇帝元修入关投奔宇文泰,上万名保皇派的将士跟随西去,只留给元善见半顶璀璨夺目的皇冠,另外半顶皇冠被元修带去长安,至此立国一百四十八年的北魏皇朝分裂为东、西魏。元善见戴上那顶残缺的皇冠变成跛脚人。不仅当时的人物,乃至后世的司马光也不认同他的那半顶皇冠,《资治通鉴》称西魏为魏,认可西魏的正统。

元善见不甘心,他要办的第一件事并不是使皇冠完璧,而是使半顶皇冠真正具有权威。权威在哪里?在拥立自己为帝的高家那里。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元善见把自己送给高欢,请求做高欢的女婿。

高欢犯愁,不愿嫁女。大女儿高高兴兴嫁给元修,结果老公离家出走,被人家抛弃成了寡妇。二女儿难道继续走姐姐的路?做皇后真那么幸福?未必。

高家二小姐拒绝婚事,元善见不死心,软磨硬泡,利用仅余的皇帝影响力大造舆论。皇帝倒插门入赘高家,你高家一个破落兵户不愿意,架子未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