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跛脚奴与佛帝(第8/9页)
你说我不该事必躬亲,我把国政交给谁?秦二世把国家大事委托赵高,元后把一切托付王莽,结果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王莽改朝换代,怎么能效法他们呢!你说精简机构,减那些个部门,裁那些个人?哪些工程不急?什么税可以不收?你认为朝廷有错误,于是自以为是,你应该想一想导致错误的原因!
你搞个具体章程出来,我把你的高见批转尚书省,向全国颁布,希望到时候人人讲仁义道德,讲文明,懂礼貌,从此国富民强。
萧衍不想改变帝国的一切,整个官僚阶层的腐化堕落反倒衬托出萧衍的勤奋与俭朴,没办法,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绵羊治国,狮子只能付出更多。没人能够否认江南的繁荣。萧衍时代的江南一改东晋以来战火不断的历史,四十年江表无事,江南达到盛世顶点。中国“南贫北富”的局面悄然转变,财富中心由中原移向南方。
繁荣不代表平安。太康之治后有八王之乱,开元盛世后有安史之乱,乾隆盛世后有英国人。把国民调教成听话的小绵羊,正好做饿狼口中的美餐。安禄山和英国炮舰是历史必然中的偶然,青衫侯景也是。
佞臣朱异
侯景的降书送到建康时萧衍八十四岁,在位四十六年。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活到八十算是奇迹,何况是皇帝,萧衍创下最长寿皇帝的纪录,这一纪录只能由乾隆皇帝来破了。
中原十三州的大彩票砸到萧衍脑袋上的那一刻,他的思维还是那么敏捷,思路仍然清晰,听力不错,嘴巴照旧好使,不需秘书和女儿传话,不需以笔带嘴,神态平和地对中书舍人朱异道:“朕前些日子做过一个梦,梦见中原各地的官员投诚。当时你说那是天下一统的吉兆。今日梦应验了,这是佛祖的意志。佛祖之意或不可背,但是这件事不合常理,朕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我把国家治理得像金瓯般坚固,无一处缺陷,若接受侯景的土地引起混乱,悔之何及。”
朱异是谁?
萧衍的秘书,晚年最亲密的朋友,虽然两人相差十九岁。“朱异早能同远见,青衫宁假帝登楼。”唐朝诗人周昙将朱异写进一首诗里,朱异跟着青衣人侯景沾光,否则后人怎能频繁地忆起一个不起眼的中书舍人。
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以形容朱异的少年时代。少年朱异与刘裕相仿喜好玩樗蒲赌博。后来励志于学,青年朱异精通各门学问。上京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时候遇到尚书令大文学家沈约。面试过后,沈约问道:“你年纪轻轻,为什么不清廉?”朱异不知所云,如果我有贪污的资格何必千里迢迢报考公务员。沈约笑道:“天下学问无外乎诗文、义理、棋艺、书法,你全占了去,真是大贪。”当时做官有年龄限制必须年满25岁。21岁才华横溢的朱异被破格录用。
朱异精通一门一般人不擅长的学问-周易,周易恰恰是萧衍最喜欢的学问。两位天下的大才子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朱异升任中书舍人,大体相当于皇帝的小秘书。不要小瞧这个秘书,它和寻常意义上的秘书是不同的。汉武帝为架空丞相设计了尚书台,曹丕为架空尚书令设计了中书省,梁武帝为架空中书令,凡军国大事均与中书舍人商议。也就是说,梁王朝的一切事务,中书舍人先知道,不仅先知道,而且参与谋划。与明代的内阁,清代的军机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导入内廷担任中书舍人进入梁朝权力中心到死,历时二十五年之久。俗话讲,伴君如伴虎。朱异陪了二十五年老虎毫发不损,一直到死只受益不吃亏。萧衍从来没有批评过一句,只有满意和恩宠,从无失望和责罚。当然不仅仅因为知识渊博,围棋一流,朱异有他做官的诀窍。
一个字“顺”。像梁武帝这么优秀的皇帝不需要人参谋,不需要人指手画脚。他把一切设计出来,下面的人执行就可以。朱异曾对人说过:“天子圣明,我不能拿一些道听途说的事干扰视听。”朱异办事干练,是一个完美的执行者。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职位设置都非一人,最少三人。朱异凭一人之力将国家各种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凭借数十年的统治经验,萧衍感觉嗜血成性的羯人会破坏他为梁国设计好的一盘棋。在这一盘棋中,底层平民勤奋劳动创造财富,腐化堕落的贵族是监工,而漫天神佛作为心理医生安抚那一颗颗疲劳痛苦的心灵,他和萧氏皇族坐享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