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跛脚奴与佛帝(第9/9页)

萧衍乐于接纳降将,元魏皇族、北方将领来者不拒,杨华兄弟、羊侃、贺拔胜、独孤信、杨忠均是座上客,杨华兄弟、羊侃等人至今生活在南方。这正可以说明梁国是乐土,人间美丽的天堂。

侯景不同,他有一块富有争议的土地。为了河南,太武帝拓跋焘和宋文帝刘义隆打了三十年,高欢和宇文泰争了十二年。为它死了那么多人的东西当然是无价之宝。宝贝谁不喜欢。当你把肥羊据为己有的同时也把群狼引来,必须衡量是否有能力保得住。侯景还有一支嗜血的军队,这些鲜卑士兵是否肯听佛祖的话?如果他们不听,坚固的金瓯便会出现一条裂痕。

萧衍长眉低垂,陷入沉思。朱异的话在耳边响起,“陛下圣明,南北归心,如果不是神佛指引,侯景怎么能带来魏国一半土地。若拒绝侯景,以后谁肯投奔陛下呢?”朱异说出来的话就是萧衍心里想的话。萧衍做梦都想一统天下,朱异怎么会揣摩不透萧衍的心思。

二十年来,朱异如同萧衍的影子。这位菩萨皇帝孤单落寞,已有三十年未和女人上床,他的脑子里充满两个字,工作,工作,还是工作。虽然皇帝精神矍铄,但毕竟八十高龄,越来越倚重朱异,朱异俨然有种皇帝的感觉。皇帝舍身同泰寺的那些日子,唯有通过朱异与外界相连。

南朝等级森严,高门望族与寒门不通婚,不交往。出身寒门的朱异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有人劝他谦恭一些,朱异道:“我是寒士,贵人们依靠门第和祖宗轻视我,也就是靠冢中枯骨轻视我,倘若对他们谦恭,他们反会更加看不起。与其如此,不如我瞧不起他们。”朱异明目张胆藐视士族,与萧衍有很大关系。兰陵萧氏属士族中的寒门,萧衍对门阀望族尊崇备至,实际心里特瞧不起不学无术的士族。他放纵士族腐化,选用寒门精英裁抑士族,无怪乎高门望族渐渐瞧出门道,埋怨梁武帝“爱小人而疏士大夫”。

朱异喜皇帝所喜,恶皇帝所恶。萧衍与朱异几乎就是同一个人。有人还奇怪,为什么朱异唆使萧衍接纳侯景导致被围台城,萧衍依然那么信任他。朱异从来没有决定什么,都是萧衍的主张。

人混到萧衍这个份上,谁不想一统天下,名垂青史。萧衍初登帝位时雄心勃勃,发动过南朝最大规模的一次北伐,洛口大败和浮山堰崩塌后雄心受挫。这份遗憾一直伴随着他,如今侯景再一起撩起老头的万丈雄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就冒一次险,接受侯景。萧衍的决策遭到群臣拒绝。梁朝贵族们不想打仗,因为他们不懂战争,不会打仗,也就害怕战争。韦睿、曹景宗、昌义之、陈庆之等名将活不过菩萨皇帝,先后凋零,江南只剩下涂脂抹粉的小男人。

萧衍挺起腰杆注视着满朝官员们,衰老的眼睛里流露出明亮的光芒,断然道:“得到侯景,塞北可清,机会难得!”

难安。”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