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跛脚奴与佛帝(第6/9页)
萧衍想到鲜卑人。北魏不给诸王那么大的权力,故而政局平稳。这么看,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削藩”。
假如真如此简单,刘寄奴会瞧不出来。是的,藩不能削。萧衍和刘裕想到一处。南北朝有它的特殊性,庄园经济发达,士族豪门势力极为庞大,表现在政治上,即所谓“门阀制度。”不用诸王进行牵制,皇权难以强化。北魏有一支鲜卑兵,强大的军事力量足以震慑各地的豪强,南朝则无。
门阀制度注定皇族出镇,否则无法抑制高门豪强。既然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不可改变,那么只能另想办法。从哪里想办法呢?当然是人。做皇帝就是玩人的,你玩不转别人,只能让别人玩你。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可以改变。只要一遍又一遍灌输某种道理,即使是谎言,人们也会相信。佛教具备此种功能,让人们变得善良,不打架,不斗狠,不杀生,更不会杀亲人造反。梁朝化身佛国,萧衍希望用佛法的慈悲改变人心,改变龙子龙孙们那一颗颗贪婪的心。
人的欲望是万恶之源,这是真理。往往最优秀的人总是逆真理而动。无论释迦牟尼、耶稣、孔子,还是马克思、毛泽东,谁都阻挡不住人们追逐利益的脚步。让人抛弃一切欲望本就是天方夜谭。
萧衍教育子民如何做人,梁国的皇族和人民的回答是,一记耳光。
皇族们的所作所为也在考验着萧衍的仁慈底线,针对萧衍的谋杀案一起接一起。
萧衍有一次去光宅寺。光宅寺原是萧衍的故居,同夏里三桥宅,称帝之后改做寺庙。去光宅寺需过秦淮河,有杀手夜间潜伏在骠骑航。萧衍过桥前突发心灵感应,告诉侍卫们说,“停一停,有埋伏。”众人绕行朱雀桥,避开杀手伏击。
杀手被抓,一口咬定受临川王萧宏指使。萧衍老三,萧宏老六,其他比萧宏大的哥哥们都死了。如果萧衍驾崩,兄弟们中间萧宏是第一继承人。不用提审,萧衍也清楚是萧宏所为。世界上最好的预言家就是间谍,萧衍避开杀手绝不是佛祖显灵。
没有预想的暴跳如雷,没有人头落地。萧衍哭得很伤心,一边哭一边警告六弟,“皇帝不容易当,你干不了,别趟这湾混水,我不杀你,因为你太蠢不值得杀。”
萧宏不死心,不久又搞了一次谋杀,这次杀手是萧衍绝对不会想到的人。萧衍确实没有想到大女儿永兴公主萧玉瑶会充当萧宏的杀手。爱情的魅力,再加上一顶皇后桂冠,相信没有女人会拒绝。
谋杀计划设计得相当完美。两名杀手男扮女装跟随永兴公主混进皇帝的斋阁,再由永兴公主请求父皇屏去左右密谈,杀手们趁机动手。人算不如天算,完美无瑕的行动因为其中一个杀手丢失一只女鞋而失败。因为穿在脚上的鞋不会丢失,除非是套在鞋子外面的鞋。
杀手们再次供出萧宏。萧宏与永兴公主萧玉瑶有不伦之恋,许诺事成后立永兴公主为皇后。权力和欲望使灵魂扭曲。案情明了,萧宏杀兄,永兴公主弑父,证据确凿,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然而,像秦淮河谋杀案那样,萧衍再一次淡然处之。两名刺客宫内斩首,派车将公主载回府第,对萧宏不闻不问。这件事到此为止,谁也不准再提。
两次谋逆大案,无论发生在哪个皇帝身上,恐怕都将是一场血雨腥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德报怨,和睦皇族,这是萧衍透露出来的讯息,都要向我学习。
政治家是一流的表演家。萧宏病亡,萧衍先后七次到宅中看望,甚至到菩萨面前祈祷。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萧衍会对叛国投敌的儿子萧综以及侄子萧正德宽厚仁慈。
对于女儿,萧衍流露出真正的感受,永不相见。永兴公主怨恨而死,她至死不明白,同样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永兴公主死后,萧衍拒绝参加葬礼。
弟弟和女儿轮番打萧衍的耳光,老百姓也不买账。
投资需付出成本,骗天下所有的人成本更昂贵。佛教义理仅适用于文化精英,普通老百姓只会跪倒在高高在上、金碧辉煌的佛像下顶礼膜拜那些并不存在的神佛。
遍地佛寺动用大量的黄金和青铜,以至于铜的产量不足以供应货币铸造。萧衍改用铁币作为货币。能够意识到货币的现代作用,不拘泥于贵金属,萧衍又聪明了一把,只是很快尝到聪明的苦涩。国家搞金融经济,管制必须到位,当时技术条件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