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北朝第一刀(第6/11页)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孝庄帝想起奚毅告密的话,看来尔朱荣确有诡计,不能不除,一旦迁都晋阳,再做什么都晚了。

九月的洛阳,黄叶纷飞,飘满丹阙。秋天既萧索,又充满收获,胜利建立在敌人的痛苦之上,秋风如刀,谁将成为落叶?

决战前夕,孝庄帝在听故事,听一个残酷的故事。温子升一脸平静,平静得可怕,说到肥胖的董卓被剖腹,脂膏流满地面,点了几日几夜的天灯,又说及李催杀王允屠长安,眼睛未眨一下,神态宁静得像一泓池水。孝庄帝叹了口气,“王允杀董卓后,若赦免凉州人必不会落到那种地步。”孝庄帝直视温子升的眼睛,毅然道:“朕的心你是知道的,即使死了也要去做,何况未必便死。朕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

世间的事充满神奇,“高贵”象征曹髦那颗宁死不受辱的心,“常道”看出曹奂自甘堕落的寻常人心态。曹髦虽死,却给后人留下一种精神,宁可站着死,决不跪地生;留下一句传世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尔朱荣之心,岂不路人皆知。难道元子攸倒不如一个曹髦。论心机,元子攸远在曹髦之上,论傲慢,司马昭远不及尔朱荣。

尔朱荣非常自负,自诩天下第一勇士,三千契胡骑兵起家,弹指之间,遍地狼烟尽熄,天下英雄舍我其谁。他和随身武士宫外解刀剑,既是一种和解姿态,也有一种目空一切的骄傲。谁敢杀我,是这位平定天下的契胡贵族傲慢的写照。

尔朱荣不知道,想杀他的人何止一个。当天下午,孝庄帝召尔朱荣和元天穆进宫一起吃饭,杨侃率十余名杀手埋伏在明光殿东侧。好在尔朱荣和孝庄帝没什么共同语言,简单吃了点东西,便和元天穆退了出去。杨侃率武士匆匆赶到,登上明光殿石阶时,发现尔朱荣已经走到中庭。第一次刺杀行动宣告失败。

第二日,九月十九日,孝庄帝忌日,不吉;九月二十日,尔朱荣忌日,当然他不会参与任何活动;九月二十一日,短暂的朝会刚一结束,尔朱荣便赶去赴陈留王家宴。宴席之上尔朱荣喝得酩酊大醉,次日凌晨犹自头痛不已,派人告假说身体不适,一连数日没有上朝。

阴谋不能拖得时间太久,宫廷和禁卫军中有尔朱家族的人,尔朱世隆探得风声紧,劝尔朱荣赶紧动身回晋阳。尔朱荣仍然不信,淡淡道:“何必太匆匆。”尔朱荣不相信元子攸有胆量下死手,况且他并没有加害元子攸之心,皇帝为何要铤而走险。

九月二十五日,客人来访。

城阳王元徽满面春风,笑容可掬,快步踏进屋子,见尔朱荣与元天穆赌钱,玩得正开心。元徽上前,伸手摘去尔朱荣的帽子,举在手中欢舞盘旋。鲜卑人习俗,遇到开心高兴值得庆祝的事情总要跳舞。魏书常有此类记载,道武帝拓跋珪生子,卫王拓跋仪深夜入宫跳舞贺庆。元徽脱尔朱荣帽子起舞,说明尔朱荣有大喜之事。果然,元徽美滋滋说道:“贺喜太原王,皇子诞生,你做外公啦!”

尔朱荣不觉一怔,尔朱皇后怀孕才九月,怎么会生子?只听屋外人声嘈杂,贺客云集,宫廷中的文武官员齐来祝贺,皇帝的使者到,宣读喜讯,召尔朱荣、元天穆入宫。

早产不是没有的事情,尔朱荣心头那一丝疑虑一扫而光,女儿生子,那便是太子,北魏国未来的皇帝,如何不喜。尔朱荣喜笑颜开,叫上长子尔朱菩提及左右亲信,一行众人喜气洋洋赶往禁宫。

宫廷中却无一丝喜气,温子升伏案疾书,为孝庄皇帝起草一份诏书,杀尔朱荣告天下的文书。温子升是北魏大文人,北朝文学家不多,温子升与魏收、邢子才并称魏末三才子。

温子升的诗通俗易懂,比如《安定侯曲》“封疆在上地,钟鼓自相和。美人当鹤舞,妖姬掩扇歌。”《敦煌乐》“客从远方来,相随歌且笑。自有敦煌乐,不减安陵调。”《白鼻騧》“少年多好事,揽辔向西都。相逢狭斜路,驻马诣当垆。”

还有那首开唐代闺怨诗先河的《捣衣》,“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香杵纹砧知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蠮螉塞边逢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