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北朝第一刀(第4/11页)

双方摩擦不断,尔朱荣希望通过亲信官员把国家权力握到手里,偏偏孝庄帝极为勤政,晚睡早起,事必躬亲,不肯放权。孝庄帝假手吏部尚书李神俊掌握组织部,控制天下官员任免。

尔朱荣想赶走李神俊,故意任命一位平民去曲阳当县令。任命意见送到吏部,李神俊认为此人根本不入品。孝文汉化的北魏国委任官员注重品级,即九品中正制,一个不入品的平民岂能当官。李神俊拒绝批准,重新任命旁人。尔朱荣立刻派人护送自己人上任,给吏部委任的官员一顿老拳,打出曲阳县。李神俊又气又怕,干脆辞职不干。正合尔朱荣心意,副总理尔朱世隆兼任组织部长。

尔朱荣控制吏部,开始对河南下手,吏部草拟文书委任北人去河南做官。河南是汉化大本营,支持孝庄帝的老巢,水泼不进,针扎不透。这是最后一块阵地,孝庄皇帝拒绝任命任何一位鲜卑武人任职河南。为此,大宰元天穆和皇帝翻脸,不惜恫吓道:“天柱大将军有大功于国家,为国宰相,即使请求更换全天下的官吏,陛下您也不能违背吧,何况不过调任几个州的官员,如何不准!”

面对咄咄逼人的元天穆,孝庄帝不害怕,正色道:“天柱大将军若不为人臣,朕也可以让他取代,若守臣节,绝无更换天下百官的道理。”

尔朱荣的愤怒可想而知,我平定天下你不赏赐倒也罢了,舍不得那些破烂衣服、车马、弓矢,我不要行不行。用几个人都不可以,太过分!尔朱荣恨恨道:“天子之位靠谁坐上的,如今我的话也不听!”

双方撕破了脸,矛盾表面化,谁都不掩饰不满的心情。孝庄帝的亲戚城阳王元徽,那位被广阳王元深偷了老婆的元徽,侍中李彧,汉化贵族杨侃、高道穆、元罗等人凑在一起密谋除掉尔朱荣。

进京

山雨欲来风满楼,洛阳和晋阳城中的凉风弥漫着潮湿的烟雾。双方要摊牌了,尔朱荣从晋阳向朝廷上书,要来洛阳照看皇后分娩。尔朱皇后怀孕八个月,作为父亲来看看女儿,要求合情合理。

孝庄皇帝清楚,尔朱荣来者不善。尔朱荣新近荡平天下,威震四海,朝廷非但未能给予赏赐,反而处处与他作对,人家是来讨说法的。

阴险的元徽一阵冷笑,“来得好,正愁不见人,趁他进殿拜见陛下之机埋伏甲兵宰了他。”济阴王元晖业反对:“尔朱荣此来必有准备,只怕伤了陛下。”“那就先行斩杀尔朱荣洛阳城中的亲信,发兵与他决战。”

元徽一门心思揽权,对尔朱荣恨之入骨。孝庄帝虽然年轻,但他明白单凭洛阳城中的禁卫军根本不是尔朱荣的对手,何况禁卫军中不少人和尔朱荣关系密切。

大臣们不是傻瓜,早早闻到洛阳空气中弥漫的杀气,河阴之变可是前车之鉴。中书侍郎邢子才等官员纷纷跑回老家去了。邢子才继承父亲邢峦的聪明,一有风吹草动,自个先躲起来。

中书舍人温子升进宫,送给孝庄皇帝一封信,信是以尔朱荣名义写的。尔朱荣告诉温子升,愿意留下你就留下,愿意走你就走,我不追究。温子升对皇帝说,尔朱荣给每一位大臣都写了同样的信。

尔朱荣通过信传达了一个讯息,想跟我干的人留下,不想跟我的干的人走路。孝庄帝尚抱有尔朱荣不会来京的奢望,现在知道无论如何逃不过这一关。至于尔朱荣来京会有什么举动,实在难以猜测。

大臣们都在重新站队,温子升无疑站到己方。武卫将军奚毅向孝庄帝表忠心:“若必有变,臣宁死陛下,不能事契胡。”对于禁卫军将领,孝庄帝不全部信任。禁卫军集团支持自己做皇帝,又支持尔朱荣屠杀汉化文官,奚毅就是个例子。孝庄帝知道,禁卫军集团这一次支持他,因为尔朱荣权势太高,已经使北方鲜卑人凌驾于洛阳禁卫军将领之上。但是,禁卫军官们毕竟和尔朱荣走得太近,孝庄帝不能不留心眼,平静地道:“朕敢担保天柱大将军无异心,也不会忘记你的忠心。”

远在晋阳的尔朱荣也接到一封信,那是一封匿名信,是尔朱世隆的家人清晨从大门上揭下来的,上面寥寥数语:“天子与杨侃、高道穆等人密谋,欲杀天柱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