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精彩地活下去(第7/14页)

茶陵攻防战时,第二十军只需固守一座茶陵,现在是包括荔浦在内,各个要点都要分兵据守。尽管杨汉域已从平乐等地收缩了兵力,但荔浦守军仍显薄弱,在对攻战上,明显处于下风。

丘陵由此失守,这场阵地战对于荔浦的价值和作用,有如黄沙铺之与茶陵,杨汉域被迫撤出荔浦。

荔浦之后是修仁,杨森决定以集团兵力相拒,做最后一搏。

首先出来应战的还是第二十军。第二十军将高地、小河河岸作为现成阵地,轻机枪往上面并排一架,迎头就射,经常给沿路行军的日本兵撂点狠的出来。

以第3师团的实力,逼退第二十军已不成问题,但第二十军后面还跟着杨集团的其他部队,就算是每人叫一嗓子,也够他受的。

桂南山峦起伏,地形险恶,加上天气不好,雨水泥泞,日军疲于奔命,外围警戒渐渐地就松了下来。

1944年11月4日晨,第3师团前卫部队刚刚打完一场仗,官兵们饥肠辘辘,急匆匆地开始点火做饭。

杨森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指挥总部野炮兵,以炊烟为目标进行猛烈射击。

野炮是荔浦整补时配给杨集团的重武器,清一色的美制100毫米榴弹炮,先前驻桂平的第二十三军早就已经尝过这种舶来品的滋味,对于第3师团来说却还是第一次。

日军做饭的地方乃空旷所在,炮弹来了,躲没处躲,藏也没法藏,那个狼狈,恨不得赶快找个人把自己给托付了才好。

做饭吃饭本来是个让人心情愉快的事,这个时候挨炸,那感觉如同生吞了十只活苍蝇。日军气急败坏,饭也不吃了,扔下碗筷,便继续进兵。

那天早晨也怪,突然起了大雾,周围看不清楚,只能瞎摸,加上心里窝着火,日军只顾往前乱闯乱撞,其中的中井大队不知不觉,竟然闯入了杨集团的纵深阵地。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投,杨森指挥各部将中井大队夹在中间,便是结结实实一顿胖揍。中井大队连个小暗示、小眼神都没得到,就糊里糊涂地遭了殃,大队长中井郡次郎大尉也死于混战之中。

得知中井大队陷入重围,第3师团急忙整军压上,直到下午雾散之后,中井大队才被捞了出来。

在第十一军发起攻势之前,横山勇及其幕僚曾有心理准备,认为纵然能攻取桂林,仗也会打得如衡阳之战那么艰苦。

在地方军中,桂军以军事训练认真和作战顽强而闻名,抗战中,日军凡是与广西部队作战,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同时桂林又是桂军的大本营,所以横山勇预料桂军一定会誓死守卫桂林。

衡阳一战,第十一军开始投入兵力不足,导致战斗旷日持久,被横山勇引为教训,此次他除以第3师团扫清外围外,在桂林一共投入了5个步兵师团。

几天之后,通过战报及其他情报,横山勇发现事实与他最初的想象有着相当大的出入。

桂林守军原为桂军第三十一军,这是一支相对完整,战斗力也较强的部队,但白崇禧在对守城失去信心的情况下,以依城野战为由,把其中的两个师从桂林城内给调了出去。

如果真的是“依城野战”也好,实际并非如此。小诸葛远不像日本军人那么一根肠子,和桂平反攻前一样,他这么做,不过是要保存实力,那两个师早就随着夏集团撤到桂林南面去了。

至于临时扩编的“两师两纵队”,亦是白崇禧为扩充桂军而想出的歪点子,然而尚未组织出来,整个会战就结束了,他从蒋介石那里要来的武器也大部为日军所有。

白崇禧一生自以为聪明,然而他掉坑也全是掉在聪明这两个字上,须知,这个世上的聪明还有大小之分呢。

当然,面子上桂林还是要守一守,可是连横山勇也看出,区区两师,又无外围策应,即便有桂林的石山作为依傍,也“无需特别重视”。

第十一军的参谋们都认为:“桂林已无多大问题,敌情微不足道。”

紧随而来的情报是,一直驻在柳州外围的第四战区主力不知所向,柳州几乎已是一座空城,如能趁机奔袭柳州,将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由于第十一军和第二十三军通讯长期中断,横山勇并不知道第四战区主力集中在桂平一带,他只觉得这个便宜不捞的话,自己得后悔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