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精彩地活下去(第9/14页)

弄得后面来的部队无路可走,只得四散溃逃。

杨森立即让车长停车,亲自找到负责炸桥的军官,告之后面还有无数人马辎重,铁桥一定要在24小时以后才准破坏。

军官愁眉苦脸:“那不行啊,按规定马上就要炸桥,再说,你们一走,我们留在这里怎么办?”

杨森大怒:“我告诉你了,后面还有大批部队!24小时后炸桥,这是我的命令,如果你不听,我就对你军法从事。”

军官应诺从命,但杨森上车后还是觉得不放心。炸桥的军官级别不高,若在平时,不敢不遵从集团军总司令的命令,现在兵荒马乱,又非你的直系部下,人一走,他极可能违抗命令。

于是杨森指令副官留下进行监督。在杨森所在列车通过铁桥后,负责监督的副官想跑到桥的另一头,查看通电爆炸的地方,才跑到桥中央,爆破就开始了,桥身分段炸裂。

炸桥部队果然提前炸毁铁桥!

副官见势不好,匆忙之中赶紧抱住身边的一根钢柱,钢柱被炸得一飞冲天,之后垂直下坠,颤巍巍地插在了江心。

副官战战兢兢地从钢柱上爬下来,泅水游到岸边,全身湿淋淋地跑来向杨森报告。

杨森气愤不已,恨不得立刻把炸桥的军官绑来枪毙,但这兔崽子炸完之后,早就跑得不知所踪。

后半段列车上的人马还没赶上来,没有铁桥,难道让他们飞渡柳江不成?

欲速不达,杨

森只得采取紧急措施,调动工兵搭建浮桥,这才把剩余人马辎重全部接进柳州。

张发奎早已驻节柳州,他把杨森等人叫去商讨军事。

此时柳州四面楚歌,从敌我实力对比来看,柳州难以固守,在这一点上,大家没有异议,有异议的是柳州还要不要死守。

张发奎对桂林防守抱事不关己的态度,那是因为他认为桂林失守与否,自己没有什么责任,责任都是白崇禧的。柳州不同,这里是第四战区的中心,他是战区司令长官,责无旁贷,若有什么差池,推诿不到别人头上。

于是张发奎一下子变得特别激情起来。他滔滔不绝,说柳州是西南名城,绝不能弃而不守,不然就等于日本人兵不血刃地占领广西全境,太耻辱了。

张发奎梗着脖子,说他不惜牺牲一个师,也要在柳州跟敌人拼一下。

杨森在军事上,一向是个有态度的人,不会拐着弯说话,当下就表示反对。

牺牲是要有代价的,不能光为了面子和好看去让官兵瞎牺牲。桂林城内曾驻有美军对空联络组,他们不肯在城里死守,执意要撤离。撤离之前,美国人还撂下一句话:“死守在城里等敌人围攻,我们美国没有这种战术!”

杨森认为现在不是名城不名城的问题,而是这样的无谓牺牲已经没有多少战略意义和价值。比如守桂林的那两个师,在城内兵力不足,城外又无部队策应的情况下,桂林多守两天,少守两天,又于事何补?相反,这样的精锐部队如能予以保存,并移用于一场有把握的战役,效果将会更好。

杨森勇是勇,但并不蠢,而且最讨厌这种脱离军事原则的意气用事,当年唐生智死守南京,他就认为愚不可及。

目前中方损兵折将,得力的部队不是嫌多,而是太少,因此杨森提出,如果再无其他会战计划和意图,应以保全实力为原则,即用不着死守柳州。

杨森如此一说,张发奎倒来了气,对杨森说:“你要这么做,一切由你负责!”

又来了,不过就兵言兵,何必上纲上线。杨森听了很不高兴,他自认既是打仗,就没什么责任负不起的,但张发奎系战区司令长官,对他有指挥之权,他也不愿被说成是怕死逃跑,因此姑且忍让下来,并表示愿意承担防守柳州的责任,掩护主力后撤宜山。

杨森制定的防守部署,外围以第二十军防守北面,第三十七军防守南面,内层则以第二十六军守柳州城。

杨森可不愿意被人家围在城里打,他派出工兵,在所有要道上架设桥梁,预先为守军安排了撤退之路。与此同时,将储存于柳州的军事物资,能后运的赶紧后运,一时难以运走的,抓紧销毁,以免资敌。

外围形势越来越紧张。

从11月4日傍晚起,第3师团在后续主力已集结到位后,就昼夜不停地向修仁阵地发动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