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5/11页)
打歼灭战,横山勇的前提是对方会死守到底,孰不知王泽浚哪里会死守到底,老爸就留下这么点产业,一下子挥霍掉,那不是败家子么?
王泽浚守不住就走,各要点先后为敌所破,日军如愿攻陷浏阳,到了“果肉地带”,渌江以北的萍乡。
薛岳的防守兵力逐渐增多,在阵地构筑、指挥体系、后勤供应等方面也趋向于完备,也就是说盾牌骤然加厚,其中参与守卫萍乡的,是第三十集团军所属第34师。
第三十四师如今已成为王陵基麾下的绝对主力。军委会曾组织过一次全国陆军总校阅,校阅组在讲评中,对第34师给予很高评价,特将其由乙种师升为了甲种师。
编制升级,待遇也跟着水涨船高。第34师不仅增加兵员,还换发部分武器,装备了美制报话机,师增加了特种部队,包括迫击炮营、战防炮连、防毒连等。
对第三十集团军而言,这是破天荒的一件大事,从师到军再到整个集团军,都大受鼓舞,求战的热情非常之高。
1944年6月10日,第34师奉命向萍乡开拔,以阻击日军。作为前卫的骆湘浦团率先赶到萍乡县城附近,日军也正好拍马赶到,尖兵连与之遭遇后,双方立即交火。
团长骆湘浦登上高地观察,发现交火区域地形不佳,没有争夺的价值,便决定以尖兵连为掩护,在大道两侧的南北高地建立阵地。
大部队刚刚展开,日军即动用山炮对高地进行射击,山炮射程一度延伸到了团指挥所。随着炮弹纷纷落下,骆湘浦身边的副官当场被炸得血肉横飞。
骆湘浦判断这是日军发起全线进攻的先兆,果然前线的枪炮声十分激烈。一个小时后,守军顶住了敌人的进攻。
能顶住就是好样的。第34师师部进驻萍乡,将另一个团推往前线,在骆湘浦团右侧占据高地,计划转守为攻。
三军士气高昂,身在一线的骆湘浦也摩拳擦掌,但是战局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
你盾坚了,对手的矛也会利。横山勇在主阵地使用的是大兵团急袭战术,来势既猛又快。薛岳将滇军第五十八军拨归王陵基指挥,旨在助其一臂之力,不料第五十八军战斗不利后害怕被歼,急急向后撤退,日军乘隙而入,让第34师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
第34师毫无防备,一时秩序大乱,师部在退出萍乡城时,都没顾得上给前线的骆湘浦下达指示。
在前后受敌的困境下,骆湘浦自行率部突围,追上师部后,又奉命担任后卫。
日军紧随而至,骆湘浦选择了一处叫梨树坳的山头作为防御阵地。
梨树坳山不高,坳口两侧荆棘丛生,这样的地形,敌我双方均难以发挥火力,相对而言,对川军还更有利一些。
骆湘浦指挥重机枪连对准坳口正面,两侧荆棘区则埋伏了密集的步兵,他预计日军为避免伤亡,一定会想办法穿越荆棘。
喝酒不吃菜,各人有所爱。川军擅长的是攀藤过溪以及在山上躲猫猫。日军则是劈刺术厉害,若是空旷地带后玩拼刺,几个人往往都拼不过他一个,因此骆湘浦要求绝不能让日军顺利穿过荆棘。
不出所料,日军从正面进不来,真的派出一股兵来钻荆棘了。
荆棘有刺,只能伏在地上爬行,川军乘机冲入,以多打少,把这股敌兵刺得七零八落,狼狈而逃。
梨树坳是个小型阻击战,第34师所取得的有形成果并不大,但败逃之中还能回头一击,也让王陵基多少得到了一些安慰。
前进阵地、主阵地先后失守,等于长沙周围的两座大门已经洞开,薛岳看出大势不好,为此惶恐不已,坐卧不宁,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依岳麓山建立炮兵阵地,对日军进行迎头炮击,成为会战的一大制胜因素。
横山勇此次吸取教训,在正面攻击的同时,专门动用一个师团,渡过湘江,迂回到岳麓山之后,向岳麓山发起猛攻。
薛岳计不及此,完全没提防到日军会从背后偷袭,山上的防守兵力配备不足,岳麓山也很快失陷。
长沙城与岳麓山仅一水之隔,日军占领岳麓山后,对长沙形成瞰制之势,长沙再难固守。
1944年6月18日,长沙失守,从第九战区到中国统帅部皆大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