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厉行节俭,君行仁政(第4/8页)
“主上,张玄素……”
吴公公见唐太宗的话只说了一半,不知什么意思,刚想问,却又听唐太宗说:“让他速来见朕!”
此时的唐太宗已经稍稍平静下来了。他重又认真地看了遍张玄素的五条理由,然后沉思起来。这五条理由个个刺耳难听,可又何尝不是实话呢?这五条理由,又有哪一条不是自己以前总结出的隋朝灭亡理由?
自己竟然差点儿犯了亡国之君——隋炀帝同样的错误。唐太宗禁不住打了个冷战。
“陛下!给事中张玄素来了!”吴公公的话打断了唐太宗的沉思。
“让他进来吧!”唐太宗说。
“给事中张玄素拜见皇上!”张玄素一进来跪地叩首道。
“起来吧!”唐太宗说得有些有气无力。
张玄素起身,垂首而立。他已经知道皇上为什么要召见他了。而在他写这封奏章的时候,也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降职?革职?抑或关进牢里,甚至杀头?都有可能。因为他的言辞太激烈了,激烈到任何人听了都会动怒。
“你说朕不如隋炀帝,那么,朕比那夏桀、纣王又怎么样呢?”唐太宗看着张玄素,好久后才说。
唐太宗的心情很复杂,既为拥有如此谏臣而高兴,也为如此不顾自己的心情,和自己“作对”而懊恼。
张玄素慢慢说:“陛下,如果此行宫真的动工,天下必定大乱,那么也和他们就没什么区别了。”
唐太宗刚刚按捺住的火,又噌噌噌地冒了出来。可他还是尽量克制自己,不让自己在冲动下做决定,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张玄素。张玄素呢,现在已经豁出去了,他的想法是,既然已经得罪了皇上,那就得罪到底,直至他不再修行宫。
吴公公紧张地站在那里,一会儿瞟瞟唐太宗,一会儿又瞟瞟张玄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说啊!不是有很多道理,很多理由要讲吗?那就说下去?怎么不说了?”唐太宗终于打破了沉默,挤出了这几句话。
“陛下,微臣听说东都刚平定时,太上皇诏令将不合制度的宫殿烧掉,陛下说砖瓦木料还可以利用,要送给贫寒人家,事情虽然没能如愿,可天下百姓都称其大德。现在陛下又要在那里测地修建宫殿,这表明又要兴建隋朝一样的工程。不到六年时间,一会儿毁掉,一会儿修建,百姓会怎么议论呢?”
这话说得妙,将唐太宗刚刚冒出的火,又压制住了。他闭着眼睛,深吸一口气,然后睁开眼,看了看张玄素。
“朕……建行宫就这么不得人心吗?”唐太宗说完却不等张玄素回答,又说,“你先下去吧!朕要好好想想!”
张玄素退出两仪殿时,后背已经全湿了,双腿发软。
这可是冒着死的风险在劝谏啊!皇上一旦发怒,自己项上的头可就保不住了。张玄素想到这里,突然觉得脖子上凉飕飕的。
张玄素退出后,唐太宗又独自坐了近一个小时,这才又召中书令房玄龄和谏议大夫魏征觐见。
“两位爱卿!”唐太宗一见他们就说,“朕只是想着,在洛阳建行宫,各地去洛阳朝拜进贡的话也就方便了。朕是想方便天下臣民啊。可是那张玄素却觉得,各地官员、百姓即便去洛阳朝拜、进贡,坐在露天底下,也是不觉得辛苦的!你们说,他说得对吗?”
房玄龄笑了,他知道,皇上这是妥协了,便说:“皇下圣明!”
“滑头!你呀!还是这么滑头!”唐太宗突然笑了,用手指点着房玄龄说,“什么都没说,可又什么都说了!这就是说,房爱卿也觉得张玄素说的是对的喽?那魏爱卿呢?”
“陛下,张公评论朝政,具有谏止皇上的力量,可以说是真诚正直的人啊!”魏征直接称赞起了张玄素来。
唐太宗看着魏征,好久又说:“魏爱卿,那你们觉得皇甫德参这个人怎么样?”
魏征知道唐太宗这么问的意思。反对修建洛阳宫的除了给事中张玄素,还有皇甫德参,甚至皇甫德参反对建洛阳宫的奏章比张玄素递得的还早,皇甫德参称修建洛阳宫是“劳民”,是役使民众。无奈皇甫德参只是中牟县的县令,唐太宗看了后,很是生气,当着魏征的面把奏章撕了,说一个小小的县丞都敢对他修建洛阳宫指手画脚,活得不耐烦了。还说难道他这皇上只有不役使一个人,在这个小县丞心里才是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