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杨文干事件(第7/24页)

长孙无忌重重地点了点头。

“只是……大郎送兵器到庆州,父皇不是不知道,知道却睁只眼闭只眼,便是默许。既然默许,还有什么文章可做?”李世民说。

“既是做文章,重要的就是这个‘做’上。”长孙无忌说,“我觉得,此事就看我们如何‘做’了!”

李世民沉思片刻,突然一拍桌子道:“好一个‘做’,这样吧,把乔松兄和克明兄叫来!咱们几个人商量一下!”

用计,自然要叫来房玄龄和杜如晦了,他们可是他的智囊。

(4)

在杨文干身上做文章,房玄龄和杜如晦并不觉得是个万全之策,可面对太子的得势,压压他的气焰,断断他的好运,应该还是可以的。

其实,这件事最开始还是杜淹的叔父,那个让李世民和杜如晦等人都不齿的杜淹提出的。

原来,自杜淹来到秦王府后才发现,自己的日子并不好过,秦王不重用他,秦王府的其他人对他也是敬而远之。好在杜淹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在人才济济的秦王府,自己确实不管是文才还是武略,都很一般,不被重用很正常,并不觉得有多冤。当然,对于这种现状,他还是想改变的,怎么改变呢?那就是做一些让秦王以及秦王府的人都刮目相看的事。

也就在他想做令人刮目相看之事时,有一天,他去外面的酒馆喝酒,碰到了东宫的韦挺和史万宝。

“哟?这不是天策府的兵曹参军吗?怎么到这里来了?”韦挺一见杜淹便挖苦道。

他还在为杜淹去了秦王府,没有去东宫而不满。

“韦兄,你这就不知道了,此一时,彼一时啊。如今的秦王府,怎能和以前的秦王府相比?这杜兄是什么人?鼻子比狗都灵,这不……”史万宝拼命一吸鼻子,“就闻到这儿来了,为什么来?还不是你韦兄的气味遍布长安,他闻着闻着就来摇尾乞怜了。”

众人一听,哄堂大笑。

杜淹识时务,知道韦挺是太子的大红人,也知道史万宝的本事,更知道如今东宫的风头妥妥地压着秦王府,所以很识趣地赔着笑,打着哈哈,借故想离开。谁料韦挺并不放过这个戏弄杜淹的机会,硬拉着他,不让他走。

“走什么?这进了秦王府,做了兵曹参军,连和我韦挺坐着喝杯酒都不愿意了?”韦挺这话一说,身边两个人便将杜淹抓住,按在了椅子上。

“韦兄、史兄,恕小弟刚才失礼,小弟近来身体有恙!”杜淹笑得像条哈巴狗,殷勤道,“不能喝酒,不过,有韦兄和史兄在,小弟舍命也陪,舍命也陪!”

“陪?陪什么?陪我们?陪我们干什么?喝酒?韦兄,他说要陪你喝酒,你要吗?”史万宝夸张地大笑,“我可不要,要陪酒,也要小娘子来陪。如果真想陪,也行!穿上小娘子衣服来陪。”

“哈哈哈哈……怎么着?杜兄,陪不陪?”韦挺笑得更放肆了,竟然开始撕扯杜淹的衣服。

杜淹的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掐死他们。

当然,最后杜淹并没有陪酒,而是给他们倒酒,服侍他们。那韦挺和史万宝把杜淹戏弄够了,叫来两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一人拥着一个,一边喝酒,一边闲聊,把杜淹撂到了一边,就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

杜淹是在想办法溜走的时候,听到他们说起杨文干的,他们说起了杨文干在庆州训练乡勇的事。

杜淹突然心生一计,不走了,安安心心地在那里听了起来。在听到押送铠甲和兵器的是东宫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时,杜淹心里一喜。郎将尔朱焕,杜淹是认识的,且还有恩于他。

从酒馆出来后,经冷风一吹,杜淹去侄子杜如晦那里的想法便没有了,觉得还是想好了再说,免得又受杜如晦的白眼。

自此,杜淹便将杨文干放在了心上,细细打听起他来。为什么打听?是他想知道杨文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像他侄子杜如晦一样能谋善断,那还是趁早算了。结果一打听,越打听越高兴。

他打听到,杨文干虽是文人却更似武夫,不仅性格浮躁、轻佻,且狂妄自大。之所以受太子信任,则是他为人仗义忠诚,也就是说,杨文干就是个类似程咬金的莽汉。

杨文干和陇西公府祭酒韦挺是旧相识,韦挺又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因而,韦挺在东宫给杨文干找个职位很简单。可太子李建成在见了杨文干后,有了其他的想法。他觉得杨文干的脾气性格并不适合待在宫里,倒更适合去宫外带兵。如果能让杨文干在某个地方担任某个职位,并悄悄为他练兵,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