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杨文干事件(第9/24页)

“大郎的两千长林军,我何尝没提醒过父皇?可父皇……”李世民摇摇头,“这给庆州的杨文干送铠甲兵器,知道的人不少吧,可又怎么样?父皇说什么了吗?没有!用这告大郎谋反!哼!说不定没吃到鱼,反会惹来一身腥!”

房玄龄和杜如晦互看一眼,不再说什么。

可两天后,李世民派人召他们去秦王府。房、杜二人到了李世民书房,才发现长孙无忌在也那里。两个人对视一眼后心想,看来皇上去仁智宫避暑,让太子监国的事刺激到秦王了。

果然,李世民说:“刚刚和长孙无忌商量了一下,觉得杜淹所说的事,也不是不能操作。”

“此事需要我们再好好商量商量,商量出个万全之策才行!”李世民说。

于是,四个人便闭门商议了半天,最后有了计划……

第五十九节 李渊调兵防谋反

(6)

李渊在听了尔朱焕及桥公山的话后,先是震惊,随即便冷静下来。他看着尔朱焕和桥公山,突然脸色一变,大喝一声:“好大的胆子,竟然在朕面前妄言,说,是谁指示你们这么做的?”

尔朱焕和桥公山吓得筛糠般抖个不停,一边不停叩首,一边颤声道:“小人绝对没有妄言,句句实话!”

“小人若有半句谎言!甘愿受惩罚!”

“哼!诬告太子,还说全是实言?”李渊冷笑一声,他根本就不相信他们二人所说,忠厚老实的太子,怎么可能像他们说的那样谋反呢?此次他来仁智宫避暑,已经让太子监国,宫里文武百官谁都看得出来,他是有意要告诉大家,太子是未来天子!既然以后的天下都是他的了,他怎么可能谋反?这不是自毁前程吗?

站在一旁的马三宝突然上前一步说:“陛下,微臣刚刚听说此事时,也觉得不可能,可这样的事,微臣以为,他们断不敢在陛下面前乱说!”

李渊一听,马三宝说得也有道理,便让他先将尔朱焕和桥公山押下去,关起来,等他了解清楚原委再做处置。

“此事万万不可外传!”李渊最后对马三宝说。

“遵命!”马三宝答应一声,领着尔朱焕和桥公山走了。

李渊来仁智宫后的好心情顿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烦躁。虽然他不相信太子谋反,可这件事也说明,有人想陷害太子。会是谁呢?

凉爽的仁智宫竟然让他燥热起来,正准备召他的心腹重臣觐见,查清事情原委,不料又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要求觐见,谁呢?宁州刺史杜凤举。

宁州刺史求见,会是什么事?李渊正烦着,并不想见,但一想,专门来此地求见的,必定不是小事,于是便说:“让他进来吧!”

那杜凤举一进殿,便说大事不好了,庆州都督杨文干举旗谋反。还说,杨文干自到庆州后,便招募乡勇练兵,昨日更是喊出了拥太子立皇位的口号。

“杨文干?”李渊像是被人击了一闷棍,头轰轰直响,“是那庆州都督杨文干吗?”

“回陛下,是那庆州都督杨文干!”杜凤举说。

“真事?”李渊加重了语气。

“微臣不敢妄言!”杜凤举又说。

“莫非东宫那两个人说的是真的?”李渊这么一想,瞬间背上冒出冷汗,沉默半晌,对杜凤举说,“到底怎么回事?细细说来!”

杜凤举说,庆州都督举旗谋反的事传到宁州后,他开始并不相信,又专门派人去庆州确认此事。确认后,觉得事情重大,连夜快马加鞭赶到仁智宫来见皇上。

从杜凤举风尘仆仆的样子就能看出,他说的是实情。可是……

“一个庆州都督,怎么会有这样的能耐?”李渊喃喃说道。他不怕杨文干谋反,在那种弹丸之地起兵,就是找死。他怕的是这件事真就像尔朱焕、桥公山二人所言,是太子指示的。如果这件事牵扯到了太子,那问题就大了。

李渊不知该怎么办,只好令人先带杜凤举下去,同样嘱咐他,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半句。

杨凤举下去后,李渊召见心腹重臣的想法消失了。如果此事有可能牵扯到太子,那么在事情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之前,是不能太过张扬的。再说了,跟随他而来的这些重臣,要么是站在太子那边的裴寂,要么就是和秦王有密切联系的萧瑀、陈叔达、屈突通,说给他们听,只会让事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