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杨文干事件(第6/24页)

第五十八节 阴谋:借刀杀人

(3)

半个月前唐高祖李渊上朝时,称要到仁智宫避暑,监国之事就交给太子李建成。李渊的这一决定,让处在明争暗斗中的三兄弟心情各异。李建成当然很高兴,这说明自己这储君身份,父皇很是认可。而李元吉呢,身为太子的盟友,自然也很高兴。不高兴的,当然就只有秦王李世民了。

什么意思?莫非父皇准备交位了?如果太子真的坐上了皇位,自己别说皇上梦破灭,就是命都很可能没了。

那天下朝后,李世民心事重重地回到秦王府,没过多久,长孙无忌就进来了。两个人一起到了李世民书房,秦王妃长孙氏见哥哥来了,亲自送上茶点,在聊了几句后便告退了,她知道,哥哥来这里,一定有其他事。果然,长孙氏刚一离开,长孙无忌便说:“太子监国的事,百官里是闹得沸沸扬扬……二郎,听说了没有?”

李世民看了大舅哥一眼。

“听说什么?说皇上要退位了?”李世民冷笑一声,“皇上容光焕发,精神矍铄,一夜得由几名妃子侍寝,你觉得像个要退位的人吗?”

这么说自己的父亲,说当今皇上,李世民也只有在长孙无忌面前才会这么毫无顾忌。当然,这些话,他是带着怨气说的。他气他的父皇,只有在拓疆平乱时才会想起他。他气他的父皇,一次次地暗示他,说在几个皇子里,他最适合做储君。还说由于他不是长子,需要建立比哥哥李建成更大功勋才不会被人说三道四……可现在呢?他立功无限,可父皇似乎把曾经对他的暗示全都忘了。这次还让李建成监国,这不是告诉朝廷上下,李建成的储君位牢不可破吗?

“陛下退位倒不至于,不过让太子监国……”长孙无忌停了下来,瞥了李世民一眼,又喝了一口茶,这才又说,“似乎是在告诉文武百官,太子地位的牢靠。”

长孙无忌的话刚好触到了李世民的痛处,他烦躁起来。

“陛下何止这次是这样?不是很早就这样了吗?”李世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房间来回踱步,“以前每遇出征,都是‘二郎,二郎’的叫,可如今呢?哼!有战事也会派其他人去,为什么?还不是想让我英雄无用武之地?怕我抢了大郎风头?”

“陛下这是怕二郎你再立新功啊!”长孙无忌说完,再喝一口茶后,将手里的杯子放下道,“看来,陛下这是在帮太子立声望!太子声望越高,位子也就越稳!”

李世民被这句话再次击倒,一屁股坐回椅子上,半晌都没说话,他认可长孙无忌的这种分析。两个人沉默着,书房顿时陷入沉寂,只有他们时不时地发出的喝茶声。

“好在,兵符还没交出去!”好半天,李世民才说。

“是呀!这样我们还有机会!没有兵符,即便监国,又能怎样?也没办法调动天下兵马!”长孙无忌也说,“只是……”

长孙无忌停了下来,看了眼李世民后,不再说什么了。

“只是什么?只是大郎有长林军,还有李艺的兵马可支配?”李世民说出了长孙无忌想说的话。

长孙无忌点点头,叹了口气。

“再加上齐王府的兵,太子的兵力可比二郎你的兵力多出很多了。”长孙无忌像是也坐不住了,起身踱了两圈后,站在李世民面前说,“二郎,要早做打算啊,别被太子、齐王算计了!”

太子李建成的脾性李世民还是知道的,不会主动算计自己,最多是防守,除非万不得已,真正威胁到他的太子位时才会主动进攻。而如今,秦王府风光不再,热闹不再,所以李建成更不可能主动挑事。不过,齐王李元吉可就难说了。

“算计!算计!”李世民喃喃念着这两个字。突然,他睁大眼睛,看着长孙无忌说,“无忌兄,你还记得几天前,东宫那边传来的消息吗?”

长孙无忌想了想说:“什么消息?太子和庆州都督杨文干的事?”

李世民点点头。

“这杨文干在庆州招兵练兵,太子在宫里给他按时送铠甲兵器……”长孙无忌慢悠悠地说完这句,突然偏头看着李世民,“二郎,你看我们能否在这上面做做文章?”

“做文章?”李世民的眼睛一亮,“你是说在大郎送兵器给杨文干这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