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天策上将(第5/9页)
“什么?为我们画像?”众学士惊讶万分。
“是呀,我要让他为你们每个人都画一幅肖像,美景留下来不算什么,你们的画像留下来才有意义。”李世民说,“天策府十八学士,怎么能不传世呢?”
众学士既激动又兴奋,全都跪下来道谢。聪明如李世民,既知如何捕获猛将的心,也知如何捕获学士的心。对众学士来说,还有什么比留传后世更让他们看中的?
几天后,李世民便令人请来了阎立本,在天策府正殿的花园,阎立本为每位学士画了一幅肖像。半个多月后,十八学士的画像全都画出来了,个个生动万分,犹如真人立于画中。
“如此逼真的画像,不题几个字有点可惜!”有人说。
这又提醒了众学士,他们当即推举文才最为出众的褚亮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在十八学士的画像上,各写了十六字的赞语。
房玄龄:才兼藻翰思入机神当官励节奉上忘身。
杜如晦: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
虞世南:德行淳备文为辞宗夙夜尽心志在忠益。
……
最后,众学士又推举书法最好的虞世南将每个人的赞语题在了每个人的画像下。于是,历史上有名的《十八学士写真图》便诞生了。
(4)
《十八学士写真图》让朝廷百官羡慕不已,都遗憾自己没能成为十八学士中的一员。相比天策府的热火朝天,冷冷清清的太子宫让李建成很不舒服,很想发火,但又不知道冲谁发。
李世民可不管这些,依然让他的天策府成为众人羡慕的地方。这天,房玄龄在李世民面前好几次都欲言又止,李世民问他有什么事,房玄龄说有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说。
“乔松兄,在我面前还有什么不该说的?说吧!”李世民说。
“大王可否知道杜淹?”房玄龄问。
“杜淹?”李世民想了想,面露厌恶之色,“不就是对侄子很无情的那个人吗?提他干什么?”
李世民确实很讨厌杜淹。此人曾是王世充的吏部员外郎,也是杜如晦的叔父。不过,杜如晦对这个叔父曾恨之入骨。
杜如晦的父亲去世的早,家里的当权者自然成了杜淹。为了独霸杜家家产,杜淹不仅害死了杜如晦的哥哥,还将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赶出家门,差点饿死。
唐军拿下洛阳后,杜淹和单雄信一样,刚开始也被列在了被斩杀名单。不料杜楚客知道后却求哥哥杜如晦,让他求秦王放过叔父杜淹。杜如晦当时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弟弟的举动,一个害死哥哥,又差点害死自己的人,怎么还会为他求情?
杜如晦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弟弟,还说杜淹当初那么绝情,连自己的亲侄子都要害,这样的人没有良心可言,是狼子野心,不可留。何况杀不杀杜淹,并不是他能决定的,是秦王想要他的命。
“哥哥,当初他那么做是无情,可毕竟我们都是杜家人,大哥是被他死了,可人死不能复生。如果当初他害死了我们的哥哥,我们此时又要杀了他,那岂不是叔侄间要一辈子都自相残杀吗?他不仁,我们不能无义呀!如果一直这么冤冤相报,何时才是头?”杜楚客一边说一边抽泣,不停向杜如晦磕头。
杜如晦犹豫了,可一想到杜淹的无情,便把心一横说:“我是绝对不会求秦王放过他的。”
杜楚客一听,竟然撞墙自尽,幸而杜如晦拦得快,这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不得已,杜如晦只好说:“好!好!我答应你!答应你去求秦王!”
杜如晦答应弟弟,很大程度上是怕弟弟真的自杀。结果,李世民听了杜如晦说弟弟杜楚客为了帮“仇人”叔叔求情,撞墙自杀时,很是感动。
“想不到你有这样一位重情重义,以德报怨的弟弟。克明兄啊,我真为你有这样的弟弟高兴!以后一定要善待这个弟弟,你有如此弟弟,是你的福气!”
李世民饶了杜淹一命,当然是看在杜如晦兄弟俩的份上。对这个人,他还是很厌恶的,所以房玄龄再提他时,便皱起了眉。
“此人自来长安后便赋闲在家,偶然听说,他在探去东宫的路。”房玄龄说。
“哦?他想去东宫?”李世民冷笑一声道,“很好啊!让他去吧!这样的人,我府里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