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天策上将(第3/9页)

果然,李世民的这一举动,再次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也让李渊倍感欣慰。之后,送匾仪式改为简仗送匾牌。即便是简仗,派头也不小,光朝廷重官、侍从护卫、鼓乐旗盖、车骑扇辇、清道杂役等,差不多就有三千人。

三千人排成一百二十列,缓缓由太极宫向弘义宫前进。如此荣耀,千古难寻。终于,在围观民众的热烈迎送下,三千护送匾牌者到了弘义宫大门处,最后又在储君——李建成的主持下,将金匾立在了弘义宫大门上。

那天,阳光明媚,太阳照在金匾上,越发的闪亮。看着金光闪闪的“天策府”三个字,有三个人心情复杂。最高兴的当然是李世民,不过,再高兴再激动,他也极力掩饰;而那太子李建成呢,既羡慕又嫉妒,他也在极力掩饰;最不高兴,也最不满,甚至还心怀恨意的,当然是那齐王李元吉了。

“凭什么要给他这样的荣耀?他不就是运气好,碰到了笨蛋窦建德、蠢猪王世充才打了胜仗吗?哼!如果不是本王带兵围困洛阳,他怎么可能在虎牢关赢了窦建德?如果赢不了窦建德,那王世充还会投降吗?”

李元吉内心的嫉妒和愤恨,掩饰都掩饰不住。同样是藩王,同样是嫡系子,同样参加了攻打窦建德、王世充,为何李世民有如此荣耀,他李元吉就没有呢?太不公平了。

李元吉的不满,是从父亲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时就开始的。这种不满在挂匾时被推到了极致。满面春风的李世民让他火冒三丈,恨不得上前将那金匾扯下来扔掉,狠狠踩上几脚。

“真不知道父皇是怎么想的,封他什么天策上将,还给他修建这么豪华的天策府!”

李元吉的眼光看着弘义宫,看着弘义宫那金光闪闪的“天策府”三个字,嘴里嘀咕着自己的不满。他实在忍不住了,憋得快发疯了,他需要找个同谋。

于是,他走到太子李建成身边,小声说:“看看!看看!这派头,比你的东宫都大!他以为他是谁?他以为他是太子?”

李建成看了李元吉一眼,颇尴尬地一笑。他也想说“你以为你是谁?别忘了我才是太子”,可他不能说。他要把储君的高姿态展现给每个人看:封你天策上将又能怎么样?为你另建弘义宫又能怎么样?你不终究还在我之下!

当然,内心的这些话,他只能烂在肚子里的。他不能像李元吉一样,什么话都说。他说出的话是另一种意思:“四郎,切莫这么说,二郎为李唐大业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这是他应得的。”

“哼!难道你我就没有立功吗?”李元吉翻着白眼,看了李建成一眼,“打窦建德、王世充,我也去了!那刘黑闼最后不还是你擒拿的?怎么都成了他的功劳了?他……”

恶言恶语就像洪水,一决堤便控制不住了。声音也越来越响,李建成不得不打断了他的话。

“今天是高兴的日子!”李建成拍拍李元吉的肩,“别说这些话,咱们是亲兄弟,你应该为二郎高兴。”

“哼!今天是他高兴的日子,可不是我高兴的日子!”

李元吉说完,不满地看了李建成一眼,又重重瞪了满面红光、拱手迎百官入“天策府”的李世民一眼,嘴里又嘀咕了几句什么,气冲冲地找裴寂去了。

他知道,裴寂是他最好的倾诉对象,裴寂不会像太子李建成一样给他钉子碰,裴寂一定会耐心听他发泄,甚至还会给他出主意。

第五十五节 天策府十八学士

(3)

天策上将李世民的弘义宫装修讲究而大气。它的正殿叫“仁文厅”,宽敞明亮,正殿后有个花园,里面草木茂盛,花团锦簇;花园两边各有两个湖,一个叫“迎阳湖”,另一个叫“翠光湖”。两个湖里均有一座假山,池中的金鱼环绕假山而游,非常漂亮;湖后有三座山,山中有猿有鹿也有林,猿和鹿在山中随意地撒欢、奔跑、嬉戏。林中,百鸟齐鸣,或栖息树上,或翩飞空中,宛如到了密林深处。

一日,李世民和房玄龄在殿后的花园里散步时,环顾四周,感慨道:“每次来到这里,我都恍若回到了出生的地方。”

“俗话说,人杰地灵,大王当年在那么美的地方出生、成长,怎么能不卓绝?”房玄龄慢悠悠地说,“而如今,大王又拥有如此美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