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天策上将(第6/9页)

“大王,这杜淹并非无能之辈,且有些歪才。这样的人,如果不被东宫用倒好,若被东宫用了,怕是对秦王您不利啊!”房玄龄又说。

“歪才?他有什么歪才?”李世民对此人,实在没有好印象。

“杜淹曾经很受王世充信任,并被王世充任命为吏部侍郎,如果没有些才能,怎么可能在王世充的百官中脱颖而出?当然,他的‘才能’想必也是些歪门邪道,但这些歪门邪道,有时候是很致命的。”房玄龄说。

“乔松兄什么意思?”李世民不解。

“此人若来我们府里,我们府里人才济济,他未必能翻得起什么浪,可若去了东宫,给太子出坏主意的话,对大王很不利。”房玄龄慢慢说,他看着李世民的表情。

李世民眉头皱得更紧了,房玄龄的话不无道理,不是有句话叫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吗?小人若得罪了,惹得麻烦更大。

“那……依乔松兄看,是让他进府?”李世民觉得太可笑了,用如此小人,岂不遭人嘲笑?

“臣是这么想的。让杜淹入府,不必重用,就当养他在此,避免他对大王使坏就行了!”房玄龄说。

“避免他使坏?”李世民苦笑,“确实是这样,只是……你不是说他想去东宫吗?东宫那边怎么说?”

李世民暂时不想因这个小人而闹得和太子不愉快,现在还不是和太子翻脸的时候。

“他是杜如晦的叔叔,太子还是有些顾虑的,并没有马上答应。”房玄龄说。

李世民想了想说:“好!那就按你说的办,府里什么位置空着,合适他的,你就让他去吧!”

“好的,臣明天就办!”房玄龄说,“兵曹参军还有个空位,大王觉得让杜淹去怎么样?”

李世民点点头,让房玄龄看着办。

房玄龄的这一招确实厉害,那一肚子坏水的杜淹,因到了秦王府,而彻底无法在秦王身上使坏了……

第五十六节 功高盖主太子忧

(5)

唐高祖李渊的儿子不少,总共二十二位。不过,和窦皇后所生的却只有四位: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三郎李玄霸、四郎李元吉。其余的十八位皇子,均是与其他嫔妃所生。窦皇后去世时,李渊还没有坐上皇位,不过,即便窦氏去世,李渊依然把她当成唯一的皇后,并未另立他人。

李渊这么做,并非全是因为感情,而是不想看到更多的儿子加入到皇位竞争中。

依照皇位继承顺序,继承皇位的首先是嫡系子,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也就成了当然的皇位继承者。不过,李玄霸很早就去世了,真正的皇位竞争者,也就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身上。

作为嫡系长子,李建成在李渊继位的当天便被立为太子,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继承人,接下来是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

三位顺位继承人中,第二顺位继承人秦王李世民的功劳及所获荣誉,根本是第三顺位继承人齐王李元吉所不能相比的,甚至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过,与第一顺位继承人太子李建成相比,却只有一步之遥,甚至可以说,他们之间的距离还在缩小……

这种现状的出现,难免不让人胡思乱想,特别是天策府成立后。

李世民的天策府既设有长史、司马、录事、记室、参军这样的军事参谋职位,又设有十八学士这样的智囊团。

一个只是立了无数战功的皇子,为何要设立这样的职位?到底想干什么?

三位顺位继承人中,两位都因这天策府的存在,有了猜忌。最先有猜忌心的是齐王李元吉,而对此忧心忡忡的则是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在他的天策府里为十八学士画像,这样的消息传到李建成的耳朵里时,那储存在内心的嫉妒和酸楚,以及埋藏在心底的担忧,瞬间都涌了出来,怎么按都按不下去,一向脾气很好的他,烦了!怒了!整日待在书房,坐立不安。

太子妃见状,很为他担心,亲自端去茶水点心,却也遭到了他的谩骂和驱赶。

“谁让你进来的?滚出去!”

他一反常态的言行举止,吓坏了太子妃。太子妃只是怔怔地愣在那里,手足无措。她不知她做错了什么,前几日她送来茶水点心的时候,太子不是还很高兴吗?